平安果折射農產品“觸電”熱
來源:大眾日報 發布時間:2014-01-01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煙臺蘋果,出現多家商鋪。圖為一家水果商鋪的頁面截圖。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煙臺在種植特色水果方面優勢明顯。棲霞蘋果、萊陽梨、福山大櫻桃等蜚聲國內外。近年來,在傳統市場渠道面臨挑戰以及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煙臺市農產品也開始紛紛“觸電”。
□ 大眾日報記者 于冬亮 隋翔宇 大眾日報通訊員 曹永勛
剛剛過去的圣誕節期間,在“平安果”包裝下的煙臺蘋果生意十分紅火。
“24個煙臺蘋果一件包裝,重10斤,一口價65元。”這是在淘寶網天貓商城上,一家名為尋真水果旗艦店的商鋪打出的廣告語。借助著圣誕期間的“平安果”銷售熱潮,截至12月29日,該店當月的銷售量已經達到2746件,按照重量計算,27460斤相當于13.73噸,這個成績讓傳統蘋果批發商也會羨慕不已。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煙臺蘋果”可以找到4126個賣家,其中在相對規范化的天貓商場上,也有超過100家店鋪在叫賣煙臺蘋果。
“雖然說目前農業電子商務不是農業銷售的主要收入方式,但隨著科技信息的進步,這勢必是一種發展趨勢。”天貓領先水果電商“世果匯”的總經理張永超說。
淘寶大學資深經理唐瓊也認為,“‘平安果現象’并非偶然。”城市消費者有著對優質生鮮農產品的渴望。在大部分一線城市,上班族根本就沒有多少時間去逛街、逛菜市場,在網上買的農產品可以送到家,這是多么方便。
12月26日,煙臺市農業電子商務培訓班正式開班,15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50家發展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齊聚煙臺,共同探討農業"電商"模式。
據阿里研究中心統計,注冊地在煙臺的淘寶賣家已經突破4萬,在山東省內名列前茅,而農產品是煙臺賣家的重點銷售類目。電子商務是網絡化的新型經濟活動,而煙臺市農業成熟的產業基礎、獨特的品牌優勢、發達的產業水平,均為發展電子商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煙臺是一個農業大市。經過多年發展,全市已經培植起了糧油、果品、蔬菜、畜牧、水產五大支柱產業,形成了食用油、粉絲、果品、水產、蔬菜、畜產品加工和葡萄酒釀造七大加工企業群體,成為國內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及加工出口基地。”煙臺市農業局副局長沙聲濤介紹。
據悉,煙臺市有671萬畝的耕地,農業人口達470萬,2012年全市農業經濟總收入6898.6億元,農業總產值674.8億元。2012年,全市果品總產483.1萬噸,瓜菜總產192.9萬噸,油料總產45.3萬噸,糧食總產260.8萬噸。煙臺蘋果、萊陽梨、膠東刺參等特色優勢農產品享譽海內外。此外,煙臺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了1000多家,全市培養的中國名牌農產品12個、山東省名牌農產品50個。沙聲濤認為,這些都是煙臺農產品開展電子商務的有利條件。
不僅是煙臺蘋果。今年3月份,“中國大櫻桃第一鎮”福山區張格莊鎮也開辟了大櫻桃網絡預售模式,先后與深圳順豐快遞、浙江區域農產品促進會等電子商務公司合作,與鎮內三個大櫻桃專業村簽訂收購合同。其中,網上預售最低也比市場收購價每斤高出1.5元,按照1000斤的畝產計算,每畝可使農戶增加收益1500元。
“當前農業已經逐步開啟電商模式,我們公司也從去年專門成立了電商部,企業可以通過點擊鼠標短期內將貨物發送至全國,這對于新產品打開市場,也是十分有利的。”龍口市東方食品冷藏有限公司電商部經理范文庭說。
據張永超介紹,傳統農產品貿易行業的現狀是,進出口貿易壓款多、利潤低,國際經濟形勢不樂觀。并且傳統的農產品交易,客商不穩定,在行情好的時候,主要利潤是讓流通渠道賺了,農民實際上沒有增收多少,而電商渠道大部分針對直接消費群體。“電商的本質在于‘商’,而非‘電’。傳統的農產品針對的客戶絕大部分為批發商,通過再次銷售獲得利潤。流通環節過多,會減少農民的收入,而農業電子商務克服了流通環節多的弊端。”他說。
“要充分區分線上線下的客戶需求,突出自己農產品的賣點。”唐瓊建議,由于電子商務具有形象直觀的優勢,賣家可以以圖片的形式突出自己產品的種植環境,強調食品安全的賣點。更為重要的是,在滿足客戶最核心的需求后,賣家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識,比如在超市中蘋果越大越好,但是在電商經營中,賣家可以突出個小蘋果的甜度高等優勢,主導蘋果并非越大越好的觀念。
全國農業展覽館精品館與電子商務籌備辦公室安曉東主任則表示,希望煙臺的農業發展可以打開思路,將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