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設農村文化禮堂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4-01-14
中新網杭州1月13日電(見習記者 張駿)2013年,建設1000個農村文化禮堂被寫入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十件實事之一。據浙江省社科院最新發布的藍皮書顯示,截至2013年10月底,該省共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190家,已完成年度任務的89%。對此,浙江社科院歷史所所長陳野認為,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建設不能僅靠一出戲、一個講座,文化大禮堂集思想道德建設、文體娛樂活動、知識技能普及于一體,將成為鄉村生活的文化地標。
浙江農村文化禮堂按照“五有三型”標準建設,“五有”指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三型”指學教型、禮儀型、娛樂型。由此整合行政村現有文化陣地,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建成一個農村文化綜合體,意圖打造新時期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據了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目標是,通過5年的努力,在浙江省行政村建成一大批農村文化禮堂,在文化特色鮮明、人口相對集中、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的中心村、歷史文化村落、美麗鄉村精品村或特色村建成1000家具有示范意義的文化禮堂。
這個受到浙江省高層領導重視的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和浙江省長李強的指示,浙江省政府將其列為2013年十件實事項目之一。杭州富陽市“富春山居”美麗村、湖州德清縣“和美鄉風館”、紹興嵊州鄉村道德講堂、臺州黃巖區農民學習會館被作為創新經驗進行推廣。
根據藍皮書統計,該項目運行至今,浙江省已完成年度89%的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的任務,各級都建立了由相關專家組成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專家指導團,該省農村文化禮堂工作指導員達1741人。
對此,陳野在基層走訪時感受到,該項目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成效。“這個評價不是專家隨便說的,而是看到基層農民真心實意參與度很高,受到了農民群眾的認可和接受。”
對于該項目的下一步工作,陳野認為,文化禮堂是“精神家園”,要注重精神性,避免成為一般文化娛樂活動,沖淡精神引領的主旨。同時,它又是公共空間,要注重公共性,搭建互相熟悉、互懷敬意和互感親切的鄉里關系和情誼的平臺。還要尊重村民文化創造力和參與熱情,喚起鄉村生活的內在活力。
當然,文化禮堂作為“人文大業”,絕非一時可以求成,陳野強調,需要注重持續性,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文化的積淀、傳統的形成和教化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