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盤點農民收入的三大變化
2014-01-15

盤點農民收入的三大變化

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4-01-15

    我國農民收入實現連續10年快速增長。細細盤點農民收入的變化,既要看到收入數量的增長,也要看到收入結構的變化;既要看到推動收入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制約農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只有對農民收入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才可能找準推動農民持續增收的方法和渠道。

    打工收入超過種地

    要為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破除制約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制約因素。關鍵的是要進一步提升農民工的就業質量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13年上半年,農村外出務工農民工為17111萬人,同比增長2.7%;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2477元,同比增長12.6%。去年上半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851元,同比名義增長16.8%,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工資性收入成為2013年上半年農民增收的最大動力源,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51.8%。從2013年全年來看,農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將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

    在北京開裝修公司的孫國同說:“工人的收入高低主要看干活多少,沒有活干就沒有收入,活多時一個月能掙一萬多,比城市白領的工資還高。”孫國同說,這些年來農民工的工資一直在上漲,尤其是架子工、瓦工和油工,每天300元至400元的工資已很正常。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工工資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當前一些因素嚴重制約著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提高,一些地方為了保持本地戶籍居民的較高就業水平,人為地限制外來打工者就業;一些收入水平較高的壟斷性行業設置了就業門檻,不論工作崗位是否需要高學歷,求職者都必須擁有高學歷,使農民工望而卻步;一些地方在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上,仍然歧視外來務工者,造成農民工異地維權時的人為障礙。

    最近一段時間正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高發時期。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說,為了保障農民的工資收入,全國已經成立工會法律援助機構12948個,10年來受理職工法律援助案件49萬件,結案31.42萬件。自2012年11月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活動開展以來,為136萬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69.45億元。

    要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持續增長,首先要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破除諸多制約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因素。但僅提供就業機會還不夠,關鍵是進一步提升進城農民工的就業質量,從根本上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

    種地越來越賺錢

    農業生產正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農田作業正在全面推廣機械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善

    周鳳生是江西新建縣的農戶,去年他除了種自家10畝水田外,還承租了親戚的4畝水田。去年他家收成不錯,14畝水田早稻種了7畝、一晚7畝、二晚7畝,早稻產量900斤至1000斤、一晚1000來斤、二晚1100斤至1400斤。老周說,他家的早稻賣得好,賣了7600余元,一晚和二晚共賣了2.03萬元,全年種地收入達到了2.8萬元。

    去年,山西省夏縣胡張鄉小李村種糧大戶徐武學承包了鄰村1300多畝地。徐武學說,農田規模化種植后,集中采購化肥、種子等能降低成本,機械化作業更方便,技術推廣更便捷。同樣是種植小麥,比起散戶,種糧大戶一畝地的產出能提高200斤,成本降低10%左右。

    2013年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這離不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棉花、油料、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再獲豐收,蔬菜、水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天幫忙”、“人努力”,現代農業的發展是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原因。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2013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2%,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7%。這些為糧食增產提供了重要支撐,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讓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多收益。

    江西省新建縣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不再滿足于在自家土地上耕作,而是到周邊縣市甚至更遠的地方承包農田。新建縣聯圩鎮在外承包100畝以上水田的種糧大戶達1000戶,承包水田面積達12萬多畝,在外承包農田的數量超過了該鎮自有農田。

    據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統計,目前承包土地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全國有278萬個,規模在200畝左右的家庭農場約88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5萬家。土地規模化經營,不但使一部分農民通過種地實現了致富,也使相當比例的農民通過其他非農方式實現家庭收入的持續增長。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正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農田作業正在全面推廣機械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善,這些改變讓種地成為一種越來越賺錢的職業。

    財產性增收潛力大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改革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顯示出廣闊前景

    農民收入主要由4部分構成: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盡管財產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額不高,但增長態勢明顯,潛力非常大。”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說。

    據統計,去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205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民股份合作經濟發展,農村土地流轉加快、租金持續上升,預計全年農民財產性收入將實現較快增長。

    “去年中央1號文件對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2013年農業部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繼續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改革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已經在實踐中顯示出廣闊前景。

    在河北張家口沽源縣蓮花灘鄉榛子溝村,塞北林場的項目區宜林地恰好位于農民的放牧區。國家要“綠”和農民要“富”的矛盾難以調和。當地創新機制,推出股份制造林。采用林場投資入股、分廠技術和管理入股、鄉鎮協調入股、農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形成了1∶2∶2∶5的四級股份制造林機制,最大幅度地讓利于民。現在不但解決了“綠”和“利”的矛盾,還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林場造林面積已達到107萬畝,每植兩棵樹就有一棵歸農民所有。

    “未來還要通過深化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張紅宇說,允許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擔保,賦予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新的權能,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農民融資困難。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試點,有助于拓寬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這些政策對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