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助推閩西農村換新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4-02-25
新落成的古田華潤希望小鎮。中國青年報記者 李建泉攝
春節前夕,64歲的閩西農民張揚錢一家從住了大半輩子的泥土房搬進了白墻青瓦的新房子,這幾天他正盤算著再給這個100多平方米的新居添置點兒家具。
“活了一大把年紀,沒想到能在晚年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張揚錢說,他所在的福建龍巖市古蛟新區古田鎮吳地村,去年共有80戶村民喬遷新居,此外還有134戶村民的舊房子進行了重新裝修和改造,“這得感謝華潤集團對我們老區群眾的幫扶”。
2011年10月,央企華潤集團確定吳地村為繼百色、西柏坡等地之后的全國第6個“華潤希望小鎮”,以此感恩老區人民的歷史貢獻。按照規劃,希望小鎮將在華潤集團和當地政府的通力合作下,通過“改舊建新同步推進,打造六便新民居”、“節能環保有效結合,打造循環新市政”和“科教文衛配套齊全,打造和諧新公建”3方面的努力,將其建設成“客家特色之鎮、生態綠色之鎮、和諧活力之鎮”,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小鎮。
“希望小鎮建立后,村里變化可大了!”吳地村黨支部書記張前春舉例說,“之前村里都是泥土路,下雨天滿是泥濘,連小車都開不進來。現在村里修建了5000米水泥路,出門方便多了。”
在華潤集團的幫助下,去年吳地村還建起了占地800多平方米、可同時入住12名老人的養老院,并辦起了公立幼兒園,配備了專業幼師、保安和廚師。“養老院現有8名孤寡老人入住,他們每月只出200元左右,其他開支全部由政府和企業負擔。”張前春說。
在年近古稀的村民張揚徽看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以前村里臟亂差,大家保護公共環境的意識比較弱。”他說,隨著許多村民搬進新居,村里鋪設了水泥路,周圍的衛生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多數人都養成了垃圾隨手扔進垃圾箱的習慣”。
張揚徽說,去年村里建起了文化站,他負責管理的閱覽室藏書8000多冊,涉及農林業、商業、生活健康等多個門類。記者在圖書借閱記錄表上看到,今年1月該村村民借書65本。
據華潤集團關人士介紹,該集團除了資助吳地村村民改善居住條件外,還將幫助當地農民改變生產方式以更快走上致富道路。去年底成立的古田華潤希望小鎮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通過發動村民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家禽、種植反季節蔬菜,發揮本地毛竹產量較多的優勢,進行產品深加工,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模式向有機、生態、高效方向轉變,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華潤希望小鎮”還將引入社區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農村社區。
龍巖市古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尤建源認為,村企結合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益嘗試,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實踐,既有利于傳統企業培育新業態,又有利于農村群眾改善生活,這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無疑具有示范和借鑒意義。
中國青年報福州2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