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農民農業收入為城鎮工資1/8
2014-02-28

農民農業收入為城鎮工資1/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布時間:2014-02-2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肖明

  特約記者 高彩霞 胥澤霞 北京、江蘇如皋報道

  31歲的高明珠很無奈。

  作為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老戶村18組村民,盡管目前國家給與農業補貼數不勝數,但是他仍覺得種太多的地沒有意義。

  今年他計劃將家里4畝中的1畝轉包給種植景觀樹的人,其余的種完糧食,就準備打工去了。

  “幾畝田算不了什么,大家都把整個地包出去了,這樣就可以安心在廠里打工,為了一點薄田請假回來,太不值!”他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農業生產,轉向依賴服務業、工業,進城打工。

  這使得國家每年數千億的農業補貼到底值不值,成為一個很大的疑問。

  中國社科院農業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指出,農業補貼都轉成了農民收入,并未轉化為促進農業生產的資金。“農民收入主要靠非農業。”他在2月28日的《收入分配行為與政策》報告發布以及收入分配研討會上說。

  根據上述研究報告,目前主業為農業的農民月農業凈收入只有463元,而城鎮居民月均工資收入3994元,是前者收入的8.63倍,大大高于目前統計局公布的城鄉收入差距的3倍數字。

  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全國農業補貼達到1600億。2013年、2014年的農業補貼數字雖尚未公布,但也是巨額數字。

  不過,國家對糧食,以及棉花等實施巨額補貼時,并未帶來農民收入的提高,也沒遏制農村土地的流轉,如何快速提高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業的發展,成為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農業收入僅為城鎮工資收入的1/8

  根據上述報告,2012年主業為農業的農民月農業凈收入只有463元,只有城鎮居民月均工資收入的1/8。而國家支農政策,并不能使農民收入快速提高。

  主要原因是,農民從事農業的收入遠遠低于打工收入。

  目前全國農民打工的收入幾乎年年在提高,但是農村糧食價格等上漲比較慢,這使得專門務農的收入增長慢。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老戶村村民高明珠告訴記者,自己種地1畝的年純收入不到1000元。但是出租土地給種植景觀樹的人,每畝每年可收入1200元。

  三畝薄田一年毛收入有4000元,高明珠說,近幾年農業上的收入一直沒有變動,扣除人工、化肥成本,就沒有多少錢剩下了。今年高明珠一家的收入中,農業收入只占到了總收入的5.2%。

  “種田又苦又掙不到錢!一般人都愿意外出打工。”他說。

  而這種專門務農的收入,只有城鎮居民收入1/8的情況,使得單純算主業收入而言,城鄉收入差距實際上加大。

  中國社科院專家李國祥告訴記者,目前農民打工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工資性收入將超過家庭經營性收入,未來農民要增加收入,仍得靠外出打工。

  此前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2013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

  國家統計局專家王萍萍認為,農民工收入增長快,與2013年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同比上漲13.9%有關。此外,“由于租金、紅利及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收入等快速增長,財產性收入繼續增加”.

  不過,這也導致一個問題,目前農民務工收入比重不斷上升,農民從事農業意愿下降,那么數千億農業補貼有無意義。

  爭議千億農業補貼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很多種糧大戶感到委屈。原因是國家種植糧食的補貼,都給了耕地的承包人,自己作為轉租人,并未獲得補貼。

  此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2013年指出,近年來國家農業補貼一直在逐步增加,“在2012年中央1600億的農業補貼基礎上,還會繼續加大補貼力度,大力支持農民務農種糧。

  有說法是,2013年農業補貼或超過了2000億。至于國家提高棉花、糧食價格,對農民的隱形補貼則更大。

  目前國際糧食價格和棉花價格,均比中國國內要低,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國家采取了提高糧食價格的辦法。

  不過國內加工企業則感到困難重重。典型例子是,棉花加工企業只得買比國外價格更高的棉花,這使得該行業不景氣嚴重。

  對此,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曾指出,需要好好深入研究棉花價格問題,“因為巨大的補貼,并沒有導致棉花種植面積的增加,棉農未有多大收益,而紡織企業則受損失巨大。”他在今年年初中科院的一次論壇上說。

  據悉,目前全國每年2000多億農業補貼,主要是在涵蓋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包括種糧補貼、種子補貼、生產資料補貼、農機補貼等。但是每畝也就在100-200元左右,對于農民而言,意義不大。

  但是這部分錢,也沒有到租地種植的農民手上,這使得這些實際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上述報告認為,支農政策并不一定要直接把錢投給農民,投給城鎮讓其降低農民進入城鎮的門檻,并讓農民最終融入到城鎮,成為城鎮的普通市民也是很好的支農政策。所以支農不限于將資金投入到農村,還在于降低農民進城的成本。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樊明認為,打破城鄉戶籍限制,需要統一城鄉的勞動力市場,在高流動性的勞動市場下,農民打工的收入,比直接因為戶籍現在在農村的收入要高得多。“但目前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并不是很有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