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安9月23日電(劉冰)23日,陜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陜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總體目標到2015年全省累計轉移600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到2020年累計轉移100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2%。
按照國家關于新型城鎮化工作安排部署以及陜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陜西省發改委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啟動《陜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編制工作,經過了近一年的修改完善和征求各方意見,今年5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報經省委同意于8月19日正式印發。
《規劃》共8篇26章,2萬多字,可概括為一條主線、四大戰略和五項改革舉措。一條主線即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關中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構建“一核兩軸兩帶三走廊四極”(以大西安為核心,以西咸新區為引領,以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沿線為橫軸,以包茂高速沿線為縱軸,以陜北長城沿線、陜南十天高速沿線為兩帶,以京昆、福銀、滬陜高速沿線為三條走廊,以寶雞、榆林、漢中、渭南為四極)的城鎮群新格局。
為建設“三個陜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陜西將面臨包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等四大戰略任務。
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張文波表示,政府未來將采取五項改革舉措加快陜西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例如:改革人口管理制度以消除城鄉區域間的戶籍壁壘;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設城鄉一體化土地市場;改革完善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通過發行城市政府市政債劵等途徑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并建立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推進行政區劃管理創新,建設縣域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