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長春28萬農民邁進“半小時就業服務圈”
2014-10-09來源:長春日報

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農業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

作為農業大市,長春如何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全新的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又會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怎樣的改變?近日,記者深入全省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雙陽區,探尋長春市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的創新之路。

金秋時節,稻菽飄香,春城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長春國信農業社稷尚品有機果蔬基地蔬菜大棚內,西紅柿長勢正旺。奢嶺街道新興村農民王秀華一邊侍弄著秧苗,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在這兒‘創業孵化’,不僅可以免費用大棚,而且種出的菜,‘基地’還包收!”

去年以來,隨著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的深入推進,雙陽區人社部門通過在區里搭平臺、在鎮(街)設窗口、在村里建市場,構建了“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創新開展“大培訓”“訂單培訓”和“創業孵化”……日益健全的就業創業體制機制,點燃了農民就業創業的激情,也使農民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半小時就業服務圈”覆蓋城鄉

“要不是勞動保障協理員介紹,我現在可能還在家種地呢!”在吉林省通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27歲的齊彥宇一身工裝,有條不紊地操控著車床。午休期間,記者通過與小齊聊天得知,他原本是大營子回族鄉魯家村的一名農民,今年4月,在魯家村人力資源市場的推薦下,進入現在的公司工作。

“還是在這兒上班好,干凈、不累,掙的也不少!”小齊告訴記者,他家有一公頃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萬多元。如今在家附近的公司上班,月薪3600元,有“四險一金”,還能照顧家里。“前一陣子,我買了一輛奇瑞qq,現在天天開車上下班。”

去年6月以來,雙陽區投資2800萬元,建立了近1萬平方米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在全區8個鎮(街)和13個社區建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統一設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窗口;在奢嶺街道五星村和新安村、雙營子魯家村、山河街道盧家村、齊家鎮長嶺村、太平鎮土頂村建立了人力資源市場。目前,該區以村級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構建起全覆蓋的“半小時就業服務圈”。

與此同時,雙陽區還為每個鎮(街)配備了3至4名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5名左右公益性崗位人員;全區134個行政村,每村聘任一名勞動保障協理員,每組聘任了一名兼職勞動保障信息員,實現了對全區28萬農民就業服務“全覆蓋”。

“菜單培訓”為農民量身定制技能

在雙陽區齊家鎮管家村張家店屯,李秀芬正和家人忙著收割水稻。談及生活的變化,李秀芬高興地說:“今年,我家是種地、打工‘雙豐收’!”

“這可多虧政府搞的‘菜單培訓’,讓我足不出村,就學了一技之長。”李秀芬告訴記者,她參加了村里舉辦的面點培訓班,今年6月畢業后,在城區的一家飯店找到了工作。“我是面點工,月薪2500元。這段時間秋收,我向老板請了幾天假,等收完家里水稻,再回去接著干。”

據雙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推動農民就業創業,該區于今年5月啟動實施了城鄉勞動者素質大培訓工作,先后組織開展了試點培訓周、培訓推進月、創業培訓月、技能下鄉月等系列專項培訓。截至8月末,累計培訓城鄉勞動者23940人次,其中素質引導培訓18500人次,技能提升培訓3400人次,訂單定向培訓1410人次,創業引領培訓630人次。

為使“大培訓”取得實效,雙陽區還推出了“菜單培訓”,一方面根據農民需要擬定培訓“菜單”,培訓機構根據“菜單”組織培訓;另一方面培訓部門列出培訓菜單,由鎮(街)和農民選擇培訓內容。今年5月至7月,全區共發放培訓征求意見菜單780份,擬定培訓菜單21個;發放培訓內容菜單26份,確定培訓菜單15個;根據“菜單培訓”開展針對性培訓100余場次,贏得農民的廣泛好評。

“創業孵化”點燃農民創業激情

掙工資、住樓房……給奢嶺街道新興村農民王秀華生活帶來巨變的是長春國信農業社稷尚品有機果蔬基地。2011年12月,王秀華家以每公頃1萬元的價格,把土地流轉給了“國信集團”。一次性收完16年的租金后,王秀華又和丈夫來到“果蔬基地”,邊學技術、邊打工,年收入近6萬元。

今年4月,“果蔬基地”啟動“創業孵化”項目,王秀華和丈夫免費承包了一棟蔬菜大棚。“今年夏天,我們收獲了8000斤有機茄子,基地以每斤9元錢的價格全部回收,除去種、肥、藥和滴灌等成本,我們最少也能掙5萬元!”王秀華說。

“2011年以來,我們累計安置60余名農民就地就業,人均年收入在3至5萬元之間。”長春國信農業社稷尚品有機果蔬基地負責人楊柏明告訴記者,為促進農民創業,他們今年開辟了一個占地10萬平方米的“有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并拿出30個蔬菜種植大棚,供10名農民和10名大學生進行“創業孵化”。

“有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實行自主經營、風險共擔、資源共享和技術無償的創業孵化模式,為創業者無償提供場地、設施及技術支持,并實行創業輔導專家全程跟蹤指導。“像王秀華夫妻這樣的,在我們這兒打兩年工了,基本掌握了有機蔬菜的種植技術,再經過兩年的孵化,就能自行創業了。”楊柏明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