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者,都會被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意志力所感動,同樣也不會忘記她的人生“指路燈”—莎莉文老師。記者了解到,在浦東圖書館就有一群“莎莉文老師”,他們從2002年開始,每周都給盲人讀者上課,教授盲人讀者如何使用電腦,如今他們的學生已有400多位。另外,浦東圖書館還專門辟出“視障者服務中心”,引進了多種供盲人讀者“閱讀”的專用工具,“一般來說,他們想"看"的書都能"看"得到。”
[探訪]
視障者服務中心培訓忙
早上九點,記者在浦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來到M層,很快就被樓梯旁的一間房間所吸引,里面已聚集了一批人在討論問題,“老師說復制是按什么”、“怎么選中文字”之類的話題不時飄出。原來這里就是“視障者服務中心”,也是中國盲文圖書館上海浦東支館。
記者發現,與普通圖書館不同,視障者服務中心并不是以圖書為主,反倒是電腦有很多。據浦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郁偉東介紹,該中心是上海市公共圖書館中設施較先進、盲人圖書和盲人音像資料館藏較多的特殊服務場所之一,配備15臺盲人專用電腦,并安裝有專為盲人設計的陽光讀屏軟件和永德讀屏軟件,還配備有點顯器等多種盲人專用現代化設備。“我們每年還針對盲人讀者開展一些教育和技能培訓,比如我們舉辦了盲人讀者的讀書沙龍,鼓勵盲人朋友多閱讀,我們還為他們免費辦理讀書證,憑證可借閱所有外借書籍。”郁偉東專門介紹了當天正在舉行的盲人計算機培訓課,浦東圖書館2002年起免費舉辦盲人普通電腦無障礙應用學習班,迄今已36期,每期學習時間為4至5個月,教授盲人讀者最基本的上網技能,學習班結束后,每位讀者都可學會使用Word等辦公軟件、百度搜索等基本操作。
據介紹,由于浦東圖書館為盲人讀者作出的多種舉措和嘗試,國際圖聯Ulverscroft基金會將2010年度最佳實踐獎頒予浦東圖書館。此外,浦東圖書館還兩次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扶殘助殘先進集體”榮譽。
[體驗]
全盲狀態網絡搜索頗艱難
記者旁聽了當天的盲人計算機培訓課。“我們今天來學習網上搜索和保存文本。步驟很簡單,首先找到瀏覽器,然后搜索,再找到合適的條目,打開網址,辨別你要找的內容,復制粘貼到Word上。”盲人志愿者老師徐斌先簡單介紹了當天課程的主要內容,話音剛落,學員們就開始議論紛紛,“哪能這么麻煩的?”“記不住怎么辦?”
徐斌不慌不忙地打開電腦,熟練地按下“windows”鍵,從菜單欄里選擇“放大鏡”,這時光標指向處的屏幕放大了數倍,一些低視人群就能看清楚其中內容,然后他繼續從菜單欄中選擇“IE瀏覽器”,由于電腦里都安裝了讀屏軟件,光標停留的文字會自動朗讀出來,所以打開百度搜索后,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再按“下方向鍵”使光標將每一條搜索內容的摘要讀出來。等搜索到合適的條目時,按“回車鍵”打開網頁,再通過移動光標方式找到目標內容……徐斌花了十余分鐘完成了整套課程的操作,接下來的時間,學員們親自操作電腦。記者發現,一些低視的學員能憑借微弱視力摸索著使用搜索,但三位全盲的學員卻有些手足無措。
“我們現在關掉電腦屏幕,模擬全盲狀態下使用電腦。”徐斌加大了難度,有些學員不禁抗議:“完全看不見怎么用?太難了!”但徐斌仍耐心地一遍遍重復上述操作,并解釋每項操作的用處。他告訴記者,與普通人用電腦不同,視障者不使用鼠標,全程使用鍵盤,主要靠快捷鍵和讀屏工具,比普通人使用鼠標慢很多,對他們的耐心也有更高的要求,“這里壞得最多的設備就是電腦鍵盤,他們有時使用有誤,就會著急地敲擊鍵盤,對鍵盤和硬盤都會有損害。”
為了體驗學員使用電腦的學習過程,記者也關閉了電腦顯示器,完全依靠鍵盤快捷鍵和讀屏軟件進行搜索,多次嘗試都無法準確找到目標,耗時十多分鐘,連IE瀏覽器的搜索框都找不著。盲人在使用電腦時遇到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學員]
排隊一年入班,學成融入社會
雖然學習之路并不好走,但學員們仍滿懷感激。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學員都提及“浦東圖書館的老師真的很有耐心”、“幸好有他們,否則我這輩子也不會用電腦”。“有耐心、有愛心”是他們為“視障者服務中心”貼上的標簽。
今年50多歲的賀阿姨拉住記者再三說:“希望你要好好寫,他們人真的很好的。”原來賀阿姨家住閔行,早晨在老伴的陪伴下坐地鐵來浦東圖書館上課,“我去年聽廣播時聽到有這個培訓課,結果一打聽還要排隊,排了一年隊終于輪到我上課了,高興壞了。”
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培訓課老師徐斌原來也是低視患者,2002年他參加了第一期培訓課,學會簡單地使用電腦,但他仍不滿足,自己在家摸索學會了更多功能,“現在的我幾乎和普通人用電腦一樣熟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2003年,徐斌受浦東圖書館邀請擔任培訓課老師,一教就是十多年,每年三四期、每期十余人,現如今,他的學生已多達300余人。
“我教課的內容有word文字編輯、文件管理、網頁瀏覽、QQ聊天、發郵件等,一學期下來每個人能掌握約70%左右。”徐斌回憶說,之前有個69歲的學員老葉,原本在單位大有前途,但因眼睛病變逐漸被冷落,心里很不好受,退休后更是整天不出門。后來他參加培訓學會了用電腦,回家就問老伴要每個月200元生活費,“他說自己現在可以和朋友網上聊天,想出去參加聚會了。”
還有一位女孩的命運也因為培訓課而改變。“小沈當時只有24歲,讀大學時眼疾發作失明,一蹶不振。在培訓課上,有電腦基礎的她學起來快,也很有想法,后來還和朋友一起開淘寶店賣東西,現在小有名氣了。”徐斌告訴記者,如今,小沈在開網店的同時,還在一家外資銀行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成了女白領。
“學會使用電腦僅僅只是一種途徑,真正的目的是讓他們以此融入社會。”郁偉東表示。
[館方]
盲人在這里有書也有高科技
“視障者服務中心從浦東圖書館新建以來一直都有,我們覺得盲人讀者也有權利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曾在館內工作的李順華雖然已退休,但仍因工作需要重回圖書館,他表示,“我們在這方面投入很大,其實并不實惠。培訓班是免費的,除資金、硬件外,盲人辦理讀書證免費,就連中午就餐也能到員工食堂享受優惠。但這的確是件利民好事,事實證明,培訓班非常受歡迎,我們每期招10人左右,現在報名的人要排隊一年才能來學習。”
據浦東圖書館采編部郭麗梅介紹,視障者服務中心現館藏盲文書籍499種1236冊、有聲讀物458種3545盤,并為行走不便的盲人讀者實行定期送書上門服務。記者在采編室還看到新一批盲文書籍到貨尚在編目中。“幾乎盲文出版社每出版一批書,我們就全部購進。”郭麗梅說將盡力滿足盲人的閱讀需求。“有些年紀的盲人還能看懂盲文,現在多數年輕人都不懂盲文了,他們更喜歡音像制品。”郁偉東告訴記者,浦東圖書館還有大量供盲人“看”的無障礙電影,“這些電影配有畫外音,幫助理解電影內容。”
李順華還向記者展示了幾項“高科技”。“有些讀者并不是全盲,而是低視,他們可以看到很大的字,我們這里有助視器,鏡頭對著書本,通過手柄將字縮放成合適大小,你就能在電腦顯示屏上看到大字書了。”桌角還有一臺外形酷似復印機的聽讀機,只要將書本放到其內部掃描,機器便會自動識別文字并讀出。掃描書本識別文字后,還可借助盲文打字機打印成盲文,“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盲人朋友能看到所有想看的書。”
“圖書館本就應該踐行公益性、大眾化和無門檻,無門檻就要求面對所有愛閱讀的人,尤其是盲人讀者,更是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生命質量,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浦東圖書館館長張偉告訴記者,10月22日正逢浦東圖書館新館開館四周年,如今每年接待讀者400萬,借還量達700萬,“現在大家都講究"文明",文化才能帶來光明,不僅是眼睛上的光明,更是精神上的光明。”他還表示,浦東圖書館正在由“重視書轉向重視人,重視技術轉向重視人文”,通過文化人的方式弘揚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