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賣力的吆喝、沒有熱烈的歡迎,在這家店,你能聽到最多的是咖啡烹煮及杯子碰撞所發出的聲音。
這是坐落于江蘇蘇州的一家“無聲”咖啡館,店長是一對28歲的年輕姑娘,她們是雙胞胎姐妹,也是聽力障礙者。
1994年,姐妹倆出生于江蘇浮橋鎮,可在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發現兩個孩子聽覺上的問題,后經醫生診斷,被確診為先天性聽力障礙。
在確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父母帶著她們開始了尋醫問藥之路,奈何最終也沒找到有效治療之法。
雖然無法傾聽世界的聲音,但卻多了份對于美的發現與創造,從小兩姐妹就在繪畫方面展現出極高的天賦,對此,父母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就這樣,熱愛繪畫的倆人找到了可以治愈心靈的良方,并于2015年一同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視覺傳達專業。
畢業后,先是在一家影視公司做修圖師,后來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到殘疾人之家做設計師,也就在這時,她們參與了“無聲咖啡店”項目。
去年7月,在殘聯的幫助下,姐妹倆開始接手無聲咖啡店,為了克服聽力帶來的弊端,能跟常人一樣及時準確的為客人制作咖啡,她們經常加班加點學習到很晚,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她們制作咖啡的本領已經頗為嫻熟。
而除了制作咖啡,她們還擔負著店面的運營工作,為方便首次到店的客人,姐妹倆利用專業所長,設計了許多與點單相關的手語學習卡片放在店里,細節之處滿是貼心。
不僅如此,她們設計的文創桌游也成為了這間咖啡館的一大亮點,就這樣,在她們的精心打造下,這塊販賣咖啡的空間也被賦予了藝術的暖流。
咖啡館在網絡上引起關注后,妹妹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殘疾人就業問題,她表示因為身體殘疾,自己找工作那會也會遇到困難,但好在很多朋友給她們推薦工作。
是出于受助時的感恩,也出于對殘疾群體就業問題的強烈共鳴,于是,她們在自己有一定能力后也果斷選擇了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截至目前這間咖啡館共有13名咖啡師,其中7人聽力殘疾、4人肢體殘疾、2人智力殘疾。
寬敞的店面里,溫暖的燈光鋪滿每個角落,她們穿梭其中忙碌著,店內無聲卻勝有聲。
而放眼全國,類似這樣的店鋪還有很多,比如:
湖南岳麓山下的“聽說咖啡”
河南新鄉的“水晶泡泡火鍋店”
北京西單的“木馬童話黑暗餐廳”......
也毫無疑問,這類店鋪的開設獲得了無數好評,也有人因為這樣一間店鋪喜歡上了一座城市。
身體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遭冷漠的態度,是瀕臨破碎的自尊,如今隨著殘疾人各項權益保障不斷完善,隨著人們對于殘障群體關注程度的不斷加大,放眼望去,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殘障人士在時代的快車道中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在那條可以自由馳騁的路上,他們從自卑走向自信、從認命走向奮斗...終于他們實現了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華麗轉身,而今步履不停,他們還在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