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有很多個時辰,夜半、雞鳴、日出、日中、日入、黃昏、人定......
人們從黑夜奔赴黎明,從白日歸至傍晚,每一天,循環往復。
而有人卻掙脫不出時間的范圍,永遠留在了“深夜”。
但當“深夜”中的他們在讀到一段文字、聽到一段旋律時眼里閃爍出了“光”。
他們繼續用手指讀取、用耳朵聆聽、用全身心投入,去感受這個擁有絢麗色彩的領域,去感觸那些承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種種。
慢慢地,他們學會了同自己的命運和解,學會了用光亮驅逐心底的陰霾。
于是,他們沿著光的方向一路追逐,一路靠近,不要說黑暗的世界里探尋無用,因為當丁達爾效應出現,光一定會擁有形狀。
說到這個話題,想必很多人想到了這幾天感動無數網友的“六點天使”合唱團。
他們來自武漢盲校,是一群留在“深夜”的孩子,也是一群追光的少年。
兒童節前夕,一場由“六點天使”合唱團帶來的“聽心靈在歌唱”合唱音樂會在琴臺音樂廳舉行。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一起向未來》《暖》......合唱團總計帶來12首中外經典名曲、1首原創歌曲。
音樂會上,孩子們在媽媽的牽引陪伴下,從容登臺,他們靜靜唱著,空靈純凈的歌聲仿佛將一個又一個故事娓娓道來。
真摯溫暖的情感無不深深感染著在場觀眾,而在這段視頻被分享至網絡后,更是引發無數網友點贊。
有網友贊嘆這些孩子身上的韌勁兒,表示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打起精神生活。
如果他們聽到這句留言,想必也會十分開心吧,曾經需要被照顧的群體,如今憑借自己的力量成為了治愈他人的那束光。
也有網友在贊嘆完孩子后,將目光轉向了他們的父母:
“這樣優秀的孩子背后少不了父母給予的力量,普通孩子的父母在養育這條路上都身心俱疲,難以想象這些父母經歷了多少艱辛。”
藝術團成員在父母陪伴下走臺
如果光明能互換,那片夜色里早就擠滿了爸爸媽媽,奈何生理的光明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互換談何容易。
既然給不了勝利的光明,那就陪孩子一起追逐精神上的光亮。
由于身體缺陷,盲童除了在日常生活不便外,心理精神方面也備受影響,父母不僅要做好這兩方面的培訓與開導工作,還要為孩子長遠的日后深思熟慮。
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有一位盲童媽媽讓女兒“獨自”去學校,自己則偷偷跟在女兒的周圍。
家到學校的那條路并不遠,只有300米左右,對普通人來說兩三分鐘走完足矣,但女孩卻需要整整15分鐘。
媽媽也默不作聲偷偷跟隨,看到路口車輛較多,她會快步上前隔檔,看到前方有臺階路障等,她會在心里給女兒加油。
母親就這樣瞞著女兒每天跟隨她上學、放學,即便有時看到女兒慌張,也不敢上前拉起她的手,因為她明白,女兒未來的路需要她自己去走。
無數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對于盲童而言,父母的陪伴教導是關鍵所在,而老師、朋友以及陌生人的關愛同樣也是極其重要的存在。
正如“六點天使”藝術團團長、全國最美教師張龍所說:
“一朵花能夠長得特別鮮艷,需要有好的土壤、好的種子以及明媚的陽光。就像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有好學校、好老師,還有好的家長和社會環境一樣,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締造,才有今天舞臺上閃閃發光的孩子們。”
每一份愛來自于誰,無論是大是小,它都能成為孩子們追逐光明的力量。
許昌特殊教育學校合唱團正在練習
今年六一,我們看到了許多盲童站到了聚光燈下,有前面提到的“六點天使”藝術團成員、有許昌特殊教育學校合唱團的孩子、有淄博六一兒童節晚會的11歲女孩......
而在此次六一舞臺之外的廣闊天地上,有越來越多盲童大放光彩,他們共同向世界喊話:
“我們雖然看不到世界,但要讓世界看到我們!”
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世界看到了他們,他們也治愈了世界。
而被治愈的我們也不要吝嗇那份愛,目前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有很多。
盲道等盲人設施被占據、破壞等現象依舊頻繁出現,力所能及情況下,我們隨手地清理或向相關部門反饋,對盲人群體而言,都是其敢于邁步向前的底氣。
黑暗可能是他們終其一生走不出的邊界,但好在這個世界有愛,有愛的人與有愛的事匯聚在一起,將帶有光亮的種子埋進他們心里。
然后這些懷揣光亮的孩子呀,他們不斷靠近著光、追逐著光,最后成為光,也發散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