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4年,質檢總局針對網絡銷售的兒童玩具、服裝、鞋類、背提包和小家電5大類14種電子商務產品組織開展了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
本次抽查采取“神秘買家”從電商平臺買樣或從物流倉庫集中抽樣的方式,從京東、天貓、亞馬遜、當當、1號店等8家主流電商平臺企業上,抽取了359家企業生產的502批次電子商務產品。經檢驗,268家企業生產的371批次產品合格,抽查合格率為73.9%;檢出110家企業生產的13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6.1%。
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抽查有4個主要特點。
一是突出抽查B2C模式(即由電商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電商企業。涉及的8家電商平臺企業,其經營模式均以B2C為主。
二是突出抽查電商企業的自營產品。共從電商平臺企業的自營倉庫采樣343批次,從電商平臺上的品牌旗艦店采樣159批次。
三是突出源頭追溯。通過電商平臺企業,聯系生產企業對樣品和檢驗結果進行確認,探索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源頭追溯機制。
四是突出監管聯動。質檢部門已及時將檢驗結果反饋給電商平臺企業,督促電商平臺企業對不合格產品采取處置措施,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
從抽查結果來看,按產品劃分,不合格產品檢出率在30%以上的有7種,包括皮鞋56.3%,毛絨布制玩具40%,羊絨針織服裝35.6%,背提包34.3%,休閑服裝(機織)33.7%,移動式插座33.3%,室內加熱器30.4%;不合格產品檢出率在10%至21%之間的有5種,包括羽絨服20.5%,針織內衣17.1%,電吹風14.8%,彈射玩具12.5%,旅游鞋10%;不合格產品檢出率在10%以下的有2種,其中電水壺為3.6%,塑膠玩具未檢出不合格產品。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通過此次抽查發現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質量問題,分別是:
一是,小家電、毛絨布制玩具產品安全隱患多。移動式插座、電水壺、電吹風、室內加熱器等4種小家電產品共有2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0%,其中95.2%的不合格產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毛絨布制玩具產品不合格率達40%,其產品質量問題集中在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小零件、毛球、小球、剛性材料上的圓孔等涉及安全的項目。
二是,服裝類產品成分含量不實情況嚴重。本次抽查服裝類產品213批次,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61批次,其中43批次存在成分含量不實情況。如羊絨針織服裝不合格的16批次產品均存在此問題,其中11批次甚至未檢出羊絨成分;羽絨服裝不合格的9批次產品中,有8批次存在此問題,其中3批次未檢出羽絨成分。
三是,鞋類產品和背提包物理機械性能不合格現象突出。鞋類產品主要檢測了物理機械性能指標,共抽查46批次產品,12批次不合格,主要問題集中在耐折性能。背提包共抽查了70批次產品,24批次不合格,主要問題集中在縫合強度和振蕩沖擊性能2項耐用性能指標上。
四是,產品標識標注不規范。在產品追溯過程中,發現25家企業實際地址與標注的地址不一致,13家企業實際名稱與標注名稱不一致,16家企業標注的聯系方式不存在,給樣品和結果確認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五是,在追溯過程中,有3家企業聲稱產品被假冒,6家企業生產的7批次產品涉嫌無強制性認證(CCC)證書。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質檢總局已經要求,各省(區、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將此次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通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抽查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生產企業,依法嚴肅進行處理。特別是對抽查中發現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要求的,應依法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按照有關規定監督銷毀或者作必要的技術處理。
與此同時,質檢總局還提出,要針對此次抽查中反映出的突出質量問題,加大后續跟蹤監督檢查力度,并加強對CCC認證目錄內玩具、小家電等產品的監督檢查,加大獲證企業后續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