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介紹,根據《北京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政策措施整改工作方案》精神,市民政局共承擔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機制、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完善困境兒童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加強社會服務社區服務和公益服務等4方面任務。
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包括統籌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推進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完善養老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扶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等。2014年北京市大力加強街道鄉鎮社區層面養老設施建設,將鑲嵌在社區內的小型養老機構作為服務平臺,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形成居家社區和養老機構相互依托、資源共享、融合發展的新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養老照料中心實現機構養老、居家助老、社區托老、專業支撐、技能實訓和信息管理等六大功能。
一年來,全市共建設養老照料中心102個,使全市近120萬名老年人在享受到機構養老服務的同時,還能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本市開展養老照料中心建設的同時,還鼓勵和扶持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養老企業開展連鎖化發展,西城區寧心園養老院、朝陽區寸草春暉養老院等養老企業,均承接了部分養老照料中心的運營管理,實施連鎖化和規模化發展。
今年全市繼續將100公頃養老用地納入年度供應計劃,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和產業化發展。市民政局會同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市人力社保局等10部門聯合下發文件,推進“醫養結合”。目前,部分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醫保定點申請材料已上報主管部門。
北京市還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立法。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工作,已進行了三次審議。
市民政局還出臺《北京市城市特困人員供養辦法》,填補城市特困人員的供養政策空白。全面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完善分類救助制度、完善并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上調低保標準等。在完善困境兒童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方面,本市加強了機構照顧、家庭寄養、涉外收養等相結合的多元化孤殘兒童撫育體系,推進實施機構內和特困家庭殘疾兒童“明天計劃”手術康復工作,深化機構孤殘兒童涉外收養工作,加大兒童福利適度普惠工作等。
在加強社會服務、社區服務和公益服務方面,繼續深化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改革,加強綜合監管體系建設,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機制。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登記社會組織9158個,其中社會團體3782個、民辦非企業單位5059個、基金會317個。此外,社區“參與式協商”模式,也將在全市141個街道啟動先行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