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農村燃煤污染,今年河北省全面實施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工程,在15個縣(市、區)展開試點,推廣燃煤清潔燃燒爐具和潔凈型煤,以取代傳統爐具和煙煤,同時開展沼氣、秸稈壓塊、煤改地熱、煤改太陽能、煤改電等燃煤替代模式,向著“無煙村莊”邁進。
今年推廣清潔爐具130萬臺,秸稈能源化利用30萬戶
近日,記者走進石家莊市鹿泉區石井鄉政府鍋爐房,與想象中的粉塵滿地、煙氣嗆人的場景不同,屋里屋外非常干凈,煙囪也看不見冒煙。“我們今年將鍋爐進行了改造,不再燒煤,改燒生物質壓塊。鄉政府辦公區供暖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往年需要燃煤240多噸,今年相當于把這些燃煤量壓減下來了。”石井鄉鄉長胡文茹說。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除工業和城市污染外,農村多數農戶使用劣質煤和傳統爐具,熱效率低,冬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治理難度大。
燃燒生物質壓塊的環境效益顯而易見。“燃燒煤炭排放的氣體中每立方米煙塵量為510毫克、二氧化硫為1280毫克,秸稈壓塊等生物質燃料分別為46毫克、33.6毫克,減排達到90%以上。”鹿泉區新能源辦公室主任郝為說。
據介紹,河北省農村清潔能源推進的速度比較快。11個設區市和2個省直管市均進行了爐具招標采購和燃料的生產配送。今年省級共投入6.5億元,統籌用于工程建設,推廣民用清潔燃燒爐具130萬臺,秸稈能源化利用30萬戶,完成20%的鄉鎮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清潔燃燒改造。
遠期將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解決清潔能源成本高難題
盡管環境效益明顯,但是一些地方反映,實施能源清潔利用工程成本較高,大面積推廣仍存在一定困難。根據該省規定,每噸成型燃料補貼150元,而目前每噸生物質燃料的市場價約為600元,政府補貼后和煤價差不多,但是由于生物質燃料熱值低,因而比燃煤需求量大,綜合算下來花費仍然較高。
還有一些實施沼氣供熱的農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一冬天燒3噸煤,現在用沼氣取暖大概需要600立方米,每立方米2.2元,算下來花費差不多。但沼氣供暖初裝費加上壁掛爐,一次性要支付近1萬元,有的家庭負擔不起。
“今年是工程實施第一年,人們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還需要引導,今年河北省投入的6.5億元中有4.5億元是直接補貼到戶的。”省新能源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長期依靠政府補貼是不可持續的,近期該省將加大政府補貼力度,通過增加優質低硫散煤和潔凈型煤供應,提升農村燃煤質量,降低排放,遠期將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提高清潔能源供應能力。“河北省計劃通過3年的試點示范,帶動出現一批具有市場化前景的技術,為將來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該負責人說。
根據規劃,河北省將通過政府引導、疏堵結合、加強監管、宣傳發動等,力爭到2017年年底解決農村散煤清潔化利用和替代問題。其中,推廣民用燃煤清潔燃燒爐具600萬臺,普及率達到80%以上;清潔化利用燃煤2100萬噸,占農村燃煤的52.5%。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煤改電、煤改地熱、煤改太陽能等多種替代模式,替代燃煤1500萬噸,占農村燃煤的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