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報道了中山區老虎灘街道日間照料站開展圓夢行動后,這個特殊的群體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山區朗誦藝術家協會、中國音樂學院畢業生、大連獅子會“慈恩服務隊”、三十五中學“王藝霏愛心小分隊”的同學們……四面八方的愛心人士紛至沓來,日間照料站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照料站不僅是個‘成人托兒所’,更讓養員們找到了自身價值。對殘疾人及其家庭的關心和幫助,則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老虎灘街道日間照料站站長李偉在這里工作了3年,他發現,養員們的內心一樣有夢想,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自己的愛心表達。“我們熱愛唱歌,我們每天都想唱”,這是孩子們的共同心愿。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的尹航聽說后,走進這個特殊的群體。每周,尹航都要義務來上音樂課。剛開始,養員們站在琴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好意思開口唱歌,現在,養員能獨立演唱《我和我的祖國》、《感恩的心》等曲目。一個叫曲艷的女孩現在都會彈琴了,有時還會為志愿者們演奏一曲。
中山區朗誦藝術家協會的志愿者們經常來到這里,其中一位叫張玉琴的退休教師今年70多歲,4年前確診患有肺癌,手術后康復得很好,每周五9時,她都會準時與協會會員一起來給養員們上課。這不同于以往的課堂,這些學生沒有漢字基礎,甚至不會發音,有的還很靦腆不愿說話。一段時間后,養員們搶著把畫著太陽、餐桌、流汗的人的圖紙舉到張老師面前。“那一刻,我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期待,他們期待被肯定、期待與外界的交流,他們的內心深處充滿色彩和陽光。”
有了日間照料站照顧智障孩子們,當父母的終于放下心來,走出家門找工作,掙點錢補貼家用,盼望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日間照料站的特殊群體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在圓夢的路上匯聚了太多人的愛心與奉獻,正是因為這種匯聚,簡單的夢想變得格外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