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老年癡呆癥”社會服務的港臺經驗
2014-12-18來源:公益時報 作者:張博
       家里有人被確診為認知障礙癥(英文縮寫AD,俗稱“老年癡呆癥”)之后該怎么辦?誰能提供專業服務?


       在臺灣,患者家屬有多種養護方式可以選擇,每種方式都提供了一案到底式的服務。

       在香港,則會有一個包括專業養護社工、營養師、健身師、建筑師、輔療小組等數十人組成的團隊提供服務,這種模式被稱為跨專業全人照顧。

       這些服務來自于擁有專業社工的社會組織等機構。11月初,在愛德基金會主辦的首屆愛德老年服務國際研討會暨認知障礙癥國際研討會上,來自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從業者、專家為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認知障礙癥可防可控

       認知障礙癥(英文縮寫AD),俗稱“老糊涂”“老年癡呆癥”“腦退化癥”,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發的大腦功能衰退的老年病,是一種漸進性退化疾病,根據成因大致有阿爾茨海默癥、血管性癡呆癥等分類。相對來講,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

       “該病癥是可防可控的,如果養護得當,完全可以推遲患者進入重度時期的時間,由此,患者的養護則更需要專業性和科學指導。”在會上,香港理工大學耆年護理中心教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梁錦玉博士強調。

       香港中文大學的黃沛霖博士及其團隊的研究數據也表明,有過腦中風病史比沒有腦中風病史的老人,罹患AD病癥的幾率高出72.1%。如果老年人在65歲之后多以清淡的食物為主,低鹽,并配合太極拳、健身健腦操為修身輔助,保持身心愉悅,這樣就有可能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從而降低AD癥的發病率。

       而這些研究成果被香港、臺灣的社工機構認可,并被落實到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香港:以患者為中心

       由于香港較早地接觸國際養護社工的先進理念,在AD病癥的專業養護上走在了大陸前面,同時他們也合乎實際地提出“跨專業全人照顧”和“人性化”的養護理念。

       “對于步入中度后期和重度的AD癥患者來說,團隊的養護理念更加突顯。這個時候則更應該以患者為中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設置適合老人生活的環境和滿足老人的個人要求。”香港圣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干事岑家雄表示。

       據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個人空間,包括房屋的朝向、房間的大小、陳設材質和顏色等都要按照患者的習慣設置,這就需要團隊中的建筑師加以設計;患者的飲食習慣則需要營養師和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患者日常的起居時間、活動內容則需要專業養護社工來制定;而患者在養護過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則需要輔療小組來協調完成。

       “跨專業全人照顧和人性化理念是相互融合的,并沒有階段性的明顯區分。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養護,我認為,在兩個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團隊專業化建設。”岑家雄表示。

       臺灣:多樣化的服務模式

       臺灣人口的老化速度遠遠高于養護專業團隊的建設速度,但同時又要保證老年服務的質量,由此臺灣的社會組織除了提出和香港相似的理念外,同時又誕生了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計劃。“基于臺灣地區的老年人口高速增長現狀,我們必須尋找適合臺灣的模式。”臺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簡璽如表示。

       據臺灣失智癥協會社團法人李會珍介紹,從AD癥患者確診開始,患者家屬就有多種養護方式可供選擇,每種方式都提供了一案到底式的服務。

       針對剛確診的AD癥患者家屬茫然的狀態,“我們自2003年起就開通了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主要包括預約專業社工親自面談、關懷專線咨詢、線上求助等服務模式。”李會珍表示,這樣既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時又掌握了每一例AD癥患者的信息。而每項服務模式,都需要完整的養護團隊做支撐,這樣的信息才夠完整。

       對于選擇家庭養護的AD癥患者來說,除了電話關懷專線服務,臺灣失智癥協會同時推出了患者家屬必修班的套裝課程,用以幫助患者家屬認識疾病、熟悉養護技巧和參與活動安排。“在不同的宣導環節中,同時也需要不同專業的社工來擔任講師。”

       而對于選擇機構養護的患者家屬來說,機構環境是否如“家”和安養是否專業,就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我們的做法是讓AD癥患者感覺不到自己患病,只是感覺自己是到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做客。”臺灣雙連安養中心主任賴明秒表示,但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安養費用也是很高的。

       據記者了解,除了和香港的“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理念相近之外,臺灣的社會組織更關注患者的心理動向,因此在養護團隊中增加了心理干預師。

       臺灣的社會組織認為,盡管患者的認知能力已進入混沌狀態,但并不是完全消失,仍保留一部分心理活動和心理暗示。如果不能及時地對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可能導致患者內分泌紊亂,從而加重病情。此時心理干預師就必須提前預判、及早干預,配合社工積極和患者家屬溝通,了解諸如職業、愛好、刺激等方面情況,以保證老人的安全。

       除此之外,臺灣家庭照顧者總會于2012年建立了照顧者互動式的網絡平臺,用于為家庭照顧者提供包括同理支持、發聲、學習交流、掌握臺灣各地資源及活動訊息等服務。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