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10個行政村閑置宅基地520處
隨著近年來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農民遷往城鎮購房居住,或在老村外及公路邊建新房,新住宅不斷向村外拓展,村內出現了大面積的廢棄和空閑舊房老屋。
據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和臨潼調查隊在10個行政村專題調查,這些村子共有宅基地6986處,閑置520處。閑置宅基地占地面積達199.2畝。在閑置宅基地中,無房宅基地空置5年以上的戶數達91.3%。有房宅基地閑置5年以上的房屋149處。從閑置宅基地房屋質量來看,質量較差的141處,占閑置房屋的41.8%。
原因
缺乏完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
哪些因素導致宅基地大量閑置?調查顯示,多年來,農村未建立完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導致閑置宅基地利用率低,造成農村宅基地閑置數量逐年增加,導致一戶多宅。這不僅源于農民原有住宅面積比較小,還因為多吃多占觀念存在,多數農民認為宅基地作為不動產,越多越好,建起新房不拆老房,占新宅基不退老宅基等觀念。
與此同時,部分農民舉家搬遷到城鎮經商居住或到外地打工生活,導致村中的房屋被長期閑置起來。而且,村莊建設缺乏規劃,導致村中心交通不暢,生活環境較差,村民紛紛搬到村莊外圍條件相對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新建住房居住,不愿意在老宅基上翻新住宅,導致村中心老宅子空置。
困境
產權不明“拆舊”成了“大工程”
調查顯示,目前治理閑置宅基地面臨著不少困境。首先是受傳統觀念制約,一些農民認為老房子是祖業,再窮也不愿拆祖屋,還有一些村民想得長遠,名為后代著想,實為想方設法多占宅基地,占用新地卻不肯退出舊宅。
同時,主觀盲目攀比,拆舊補償缺失。目前,臨潼區農村對于宅基地“拆舊建新”沒有確定的補償政策。村干部反映“拆舊”無政策性經濟補償,不能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相比較,農民“拆舊”的積極性很低。
為此,調查部門建議,治理農村閑置宅基地,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更新農民觀念;完善土地管理法,實行宅基地統一管理制度,嚴格宅基地審批程序,制定村莊建設規劃等。此外,農村中老屋的戶主大多經歷幾代分家,所有權也一直沒有進行過梳理,房屋產權不明。一幢房屋的共同所有者一般都有幾人、十幾人,歷史越長的老宅所有權成分越復雜,單單是房屋拆遷要征得全部所有者的意見,便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大工程”。要“拆舊”看似只是拆一座房屋,實則牽動的是一大串村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