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4年,廣西共籌集各級財政資金32.08億元投入農村危房改造,在補助標準上,堅持差別化原則,平均補助標準為邊境地區2.1萬元/戶、石漠化片區1.92萬元/戶、其他地區1.85萬元/戶,優先照顧最困難群眾,有效緩解了改造戶的經濟壓力。
改造過程中,廣西各地按采取結構加固修復、拆除集中重建、分散重建等方式,盡量就地維修或拆建,避免異地大規模遷建。據統計,采用拆除就地重建、異地重建、無房新建、結構加固修復等方式進行改造。
為防止優親厚友、索賄受賄等腐敗現象發生,廣西還細化農村危房改造農戶申請條件、村民主評議方式,嚴格村民小組評議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公示的相關審批程序,明確村民小組、村委、鄉鎮和縣級公示時間、地點、內容等,從程序上避免弄虛作假。
此外,各地經批準的農村危房改造戶,均在縣級政務外網進行網上公示,廣西住建廳也將名單在省級政務外網上公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對此,廣西住建廳副廳長吳偉權表示,下一步廣西將加強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委的溝通對接,積極爭取國家的傾斜支持;在項目安排上繼續對老、少、邊、窮地區實行優先照顧,爭取在2020年之前,全面消除現存農村危房。但是,目前,廣西仍有約70萬戶農村危房未改造,這些農戶大多居住在邊境地區、山區,自籌能力極低,是農村最困難的弱勢群體。由于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政府補助的資金大多用于支付材料費和運輸費用,改建一套新房,每戶還需自籌資金約4萬元,一些貧困戶因無力自籌資金,不得不放棄對危房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