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明身份啊。”一落座,馬文芝便笑著將胸前佩戴的調查員證亮了出來。事實上,常年從事社區殘疾人工作的她,早已跟管片內的殘疾人朋友打成一片,但對待這次入戶調查,她依然要求自己嚴格按程序來,一絲不茍。除了殘疾人調查表外,她還隨身帶了個綠色的小本子,“這是永外街道殘聯專門制作的問卷填寫手冊。殘疾人填寫時,萬一有哪個選項拿不準,翻翻這個就行。”
“過去一年,您家是否進行過無障礙改造?有沒有這方面需求?”李玉龍坐在輪椅上,摸了摸自己的右腿,“別的倒沒什么,就是想在衛生間里裝個扶手,以后解手兒時方便點兒。”“沒問題,這就給您記下來。”……大約一個小時后,在馬文芝的幫助下,李玉龍認真將44項調查項目逐一填寫完畢。接過工作人員送上的新年小禮物,他感慨道:“新年里,工作人員就主動上門詢問我們殘疾人的需求,我這心里別提多感動了。”
此次調查對象為在北京市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中登記并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以及在數據庫中登記而暫未持證的疑似殘疾兒童,預計約有45萬人。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各類殘疾人在醫療衛生、接受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康復服務、輔助器具、養護照料、無障礙支持、權益維護等方面的現有服務狀況和基本服務需求。旨在了解殘疾人享受政策和服務現狀以及殘疾人的基本需求,以便為政府制定涉及殘疾人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據,更好地服務殘疾人。
據悉,北京市殘聯于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入戶調查,6月公布調查結果。
延伸采訪
調查結果作為殘疾人“一卡通”數據庫
“通過這次調查,北京要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殘疾人服務管理系統,簡單說,就是殘疾人‘一卡通’二期工程的內容。”昨天,市殘聯政研室主任厲才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本次全市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的結果,將作為殘疾人“一卡通”的基礎數據庫。
目前,“一卡通”一期的功能主要是免費乘公交車、逛公園。到了二期工程,北京市殘疾人可享受的社會保障、康復服務、輔具服務、接受教育、就業幫扶、托養照料、權益維護等服務將全部納入“一卡通”的管理系統。
“所有這些服務都要通過殘疾人的需求來了解,我們這次設計的調查表就好比是一個‘需求框’,已提前圈出哪些是政府能夠提供的服務。”厲才茂介紹,殘疾人可通過網絡終端上網輸入“一卡通”的卡號、密碼來填報需求,也可通過市區兩級殘聯設置的電話坐席來申報,還可以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現場申報。“比如殘疾人要申報一個輪椅,過去一年填報一次申請表格,時間難免滯后。未來將實現實時動態申請,工作人員受理后的評估結果也會及時反饋給殘疾人。”
另外,全市現在約有1萬多名智力殘疾人和穩定期的精神殘疾人在社區接受職業康復指導,他們通過一些簡單勞動獲得每人每月1100元的勞動報酬。未來,這部分報酬也可通過“一卡通”來結算,包括殘疾人的各項補助也可直接打進卡里。與此同時,該系統還要建立一個可檢索、查詢的殘疾人服務資源庫。厲才茂說,資源庫是為了與需求庫實現對接,未來本市所有能為殘疾人提供的政策及服務資源都將逐步納入其中。到時,包括本市腦癱兒童培訓機構的床位情況、特教學校的招生情況等信息,殘疾人及其家人都能通過系統快速了解,并及時做出選擇。
據悉,這一全新殘疾人服務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案已基本完成,預計2018年至2020年,上述各項服務有望全部納入殘疾人“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