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民生】
截至2014年底,四川省新增改造養老機構床位10.85萬張,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28個,為102.8萬困難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居家服務支持,超額完成民生實事目標任務。
省政府、省民政廳及相關部門出臺19個養老服務業配套文件,特別是在資金、土地保障方面有力促進了“新建改造10萬張養老床位、推進社會養老服務建設”民生實事目標的完成。
【百姓連線】
“搬進互助幸福院后,我的生活照料、文化活動等需求都解決了,身體也健朗起來。”1月10日,在瀘縣福集鎮李子村互助幸福院,79歲的朱明坤老人說。
朱明坤是村里的特困戶,長年獨居在自建的土坯房,去年春節前搬進村校改建成的互助幸福院。
李子村黨總支書記李超告訴記者,建立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旨在解決好農村老人特別是留守、空巢和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李子村全村3000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近500人,老人們不愿意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為此,福集鎮投入18萬元改擴建閑置村校,配備了衛生室、圖書室、茶館、健身器材,昔日的閑置地成了老年人的樂園。
瀘縣民政局局長陳先貴介紹,互助養老是介于純社會化養老和居家養老之間的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將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統一管理、互幫互助匯于一體,更強調普通群眾之間相互的幫扶與慰藉。
為了搞好互助養老,瀘縣利用撤并的校舍、空閑的村委會辦公室或租賃村內閑置的民房,采取改、擴建或新建等方式建成農村幸福院,目前已建成29所。
【編輯點評】
我國目前已加速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如何破解養老問題是關系到每一個公民切身利益的關鍵。改變傳統“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養老模式,完善社會養老體系日漸緊迫。養老事業涉及醫療、經濟,更涉及法律政策等一整套制度,政府部門不但要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力度,還要加強對社區養老機構的培養。要對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服務給予適當補貼,激發其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