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探秘“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2015-01-27來源:廣州日報
       醫院不能養老,家庭醫生難進家,養老機構沒醫生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是在重新審視養老服務內容之間的關系之后,將老年人健康與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區別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

       學術沙龍

       養老一直是邁向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不得不直面的問題。我國醫院和養老體系分離,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在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間奔波。2014年的兩會上,“醫養結合”就成為了其中熱詞。一年過去,“醫養結合”這種新模式在發展中遇到什么問題?落地廣東,養老服務存在什么困境?近日,借著中加養老服務政策比較國際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的契機,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業人士,一探究竟。

       困境:量與質的缺位

       量:養老床位不足,空置率卻畸高

       廣東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處處長聶元松坦承,目前廣東省的養老服務水平和鄰近的香港地區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他把未來工作重點稱為“趕隊”。

       一組數字足以說明廣東省養老服務的不足。目前全國平均千名老人的養老床位已達22.4張,而廣東只有19.7張。“養老床位嚴重不足。省里的計劃是2020年要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也就是說,床位數要從目前的總數22萬張在五年內增長到35萬張,難度頗大。”他說。

       但是,非常矛盾的是,一方面養老床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養老床位空置率畸高。2014年廣東省民政廳公布的數據顯示,養老空置率全省達到了30%以上。這樣的矛盾背后正是因為養老機構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致,有的老人因為收費太高去不起,有的因為其服務太差不愿去。有的民營養老機構由于服務不到位,收費高,少人問津,又拉高了整體空置率。

       質:護理服務單一,隊伍不專業

       數量以外,養老服務的質量才是制約廣東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廣州市老人院副院長劉聯琦根據多年對廣州市內養老機構的研究,總結出影響養老質量的根本原因——養老護理隊伍水平太低。“大量護理人員都是下崗再就業、農村出來的高齡婦人,沒有任何技術經驗。”他說。與此同時,養老護理人員的薪酬低下,也讓這個行業吸引力不大,難以補充新鮮、專業的血液。

       談到機構養老模式的不足時,汕頭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平則認為,由于機構養老服務內容目前存在種種不足,尤其是醫療跟不上,老人在養老院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甚至并不十分專業的護理,這是我們養老問題的一個瓶頸。“這種醫養分離的模式亟待改變,只有把醫療灌注到養老服務中,才能讓目前單一化的養老服務變得更多元更有效。”她說。

       出路:“醫養結合”改變養老服務單一模式

       實際上,我國對于“醫養結合”的探索早已邁開步伐。2013 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出,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探索醫養結合模式,爭取列入省級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試點”也引起了市民的關注。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是在重新審視養老服務內容之間的關系之后,將老年人健康與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區別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服務不僅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會參與,更為重要的是提供預防、保健、治療、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方面的醫療護理服務。”聶元松說。

       家庭養老已被大幅削弱

       “醫養結合”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傳統家庭照料式養老已被大幅削弱,老年人對于養老機構、社區養老的渴求早已超越以往。受計劃生育、人口遷移流動和老少分居等因素的影響,自1982年以來我國平均家庭規模持續小型化,大多獨生子女無暇顧及老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對殘障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易發病老年人和絕癥晚期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康復和臨終關懷等特殊需求更是無能為力。在家庭養老功能大幅度削弱的背景下,承接家庭溢出的養老功能,成為社區、機構養老的重中之重。

        “醫養結合”仍存現實困境

        “醫養結合”的方向雖然得到認可與肯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荊棘滿布。

       一方面,大多數養老機構主要以提供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為主,醫療服務較少。“很多養老機構既無內設醫務室,也缺少與周邊醫療機構的合作。”劉聯琦表示。實際上,癱瘓臥床或癡呆的老年人是最需要養老服務的群體,但由于養老機構難以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導致養老機構的覆蓋人群出現結構性缺陷,基本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受到歡迎,失能、失智等生活存在困難的老人卻遭到拒絕。

       另一方面,大型醫院主要關注急性病癥的救治,對那些大病恢復期、后期康復治療、慢性病、殘障和絕癥晚期的老年人無法提供細致的生活護理,而一些本應出院的老年人為以防萬一,堅持留在醫院,導致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進來。“大型醫院迫切需要‘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來承擔這些老年人的常規護理工作,以實現治療、康復與護理的無縫銜接。” 李平說。

        而且,這必然是一個難解的問題,醫院缺乏合作動力,醫保“隱形門檻”多,民政、衛生、醫保三部門多頭管理,都使“醫養結合”并不容易。

        廣東:每年培育2000養老醫護人員

        2014年12月31日廣東省政府就通過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聶元松認為,省民政廳尤其關注“醫養結合”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意見》里提到,要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樣的養老產品,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醫養結合’就是其中一點。這個思路雖然并不新,但能寫在省一級的文件中,著實不容易。”聶元松說。

       首先,廣東的醫生多點執業在全國可謂走在前面,這對“醫養結合”是個不錯的現實基礎,同時也符合醫改的大方向。以往養老機構里面設立醫療機構相對困難,多點執業開放后,醫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執業,養老機構的醫療缺位將有所改善。

       其次,廣東省下一步將大力鼓勵在養老機構里面設立醫療部門。“我們支持在養老機構里面設立醫務室,康復醫院、老年醫院、護理院。”聶元松說,民政部門未來會降低在養老機構設置醫療部門的門檻,把符合條件發展醫療部門的養老機構優先納入廣東省里的傾斜名單,對其提供一定的政策、稅收優惠,為坐實“醫養結合”提供更多的支持。

       再者,專業醫護人員是不可忽視的一環。目前一些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薪酬跟不上、專業水平不高。省民政廳在未來規劃中要重點解決養老機構內的醫護人員待遇問題,讓他們享受與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同等的待遇,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目前,廣東省民政廳已經著手實施醫護人員的“雙簽計劃”。“我們每年在全省培育2000名養老醫護人員,計劃到2020年所有養老醫護人員都要經過專業培訓,并持有上崗從業證。”聶元松說。他還透露,確立養老服務基礎醫護人員的培訓機制目前正在實行,與省內一些職業學校展開合作,開辦具備教育資質的養老醫護專業,讓人才直接流動到養老機構工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