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吉林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部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5月12日,吉林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舉辦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視頻培訓班,分析形勢,交流工作經驗,安排部署2015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省農委副主任于強針對此項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2014年以來,全省各地以清理垃圾為重點,加強農村綠化美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績。2014年,各地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公共財政支持范疇,投入新農村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達到3.6億元,清理垃圾1671萬立方米,建立起垃圾處理場和垃圾臨時堆放場9096個,村屯設立垃圾臨時收集池28010個。到2014年底,全省農村環境整治的村達到5403個,綠化美化行政村6023個,實行亮化的行政村1309個。全省9個市(州)和長白山管委會、60個縣(市、區)、624個鄉鎮、9382個行政村、3.8萬個自然屯都可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擇相應的機制和模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
2015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部署,開展好春秋兩季以清理垃圾為重點的攻堅戰役,積極推動農村建立垃圾日產日清、環境衛生常年保潔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村道路、安全飲水、住房保障、庭院改造、排水排污、垃圾設施、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保潔經費,健全保潔隊伍,完善保潔設施,強化工作保障,構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大動力,促進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主要抓好六項工作:
啟動農村垃圾專項整治活動。這也是今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任務之一,整治的重點內容是“八清一禁止”,即清垃圾、清糞堆、清柴草、清路障、清亂建的建筑物、清殘垣斷壁、清野廣告、清病死畜禽,禁止隨意焚燒秸稈。并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對于現有的5類垃圾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加強重點村環境建設。重點村重點配套建設項目要達到 “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標準要求,即:實現農村通路、通水、通電、通氣、通電視、通信息網絡,開展改住房、改圍墻大門、改排水、改廁所、改圈舍、改儲糧倉,建校舍、建村部、建衛生所、建文體場所、建農民科技夜校、建垃圾處理場,全面實現美化、綠化、亮化。到2015年底,集中打造一批城鎮周邊城鎮化型、中西部地區社區化型、東部山區特色化型、民族地區民俗文化型的新農村建設標兵村800個,先進村500個。
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和示范。重點開展100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推進12個縣整縣美化工程,打造10萬個美麗庭院和30萬戶干凈人家,實現清潔衛生庭院美、窗明幾凈室內美、植樹栽花景色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和諧村莊美等“五美”的目標,達到庭院凈、居家凈、廁所凈、畜舍凈、儀表凈的“五凈”要求。
推進5000個行政村農村道路實現“屯屯通”。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利用交通、新農村、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移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興邊富民、土地整理等項目資金,加大農村公路尤其是屯內道路建設力度,在實現100%“村村通”、40%“屯屯通”的基礎上,2015年“屯屯通”比例提高到50%以上,實現“屯屯通”的行政村達到5000個左右。
打造100個具有北方特色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以大中城市與名勝景區周邊、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為基礎,建設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示范區)5個,打造5條具有北方特色休閑旅游農業精品線路,建設100個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到2020年,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10個,最美休閑鄉村50個。
推進35%行政村建立設施管護、民主管理各項村務的長效機制。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農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建立村規民約,建立農村設施維護運行的各項制度,全面落實“五包”、“八不準”環境整治和保潔的長效機制。
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納入重要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好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投入,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組織的推動作用,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督查指導,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驗收,加大組織工作推動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主動作為,會同住建、環保、衛生等有關部門共同當好參謀,積極有效地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