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學子探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隴西藥圃園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王麗洋
我國中藥材歷史悠久,中藥材種植經驗豐富。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因地制宜,建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培養優良的中藥材品種。8月16日下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隴躍調研實踐隊到隴西縣首陽鎮標準化種植基地—隴西藥圃園進行訪談。
走進試驗田,了解現有中藥材種類
首先,隴躍實踐隊前往標準化種植基地的試驗田了解現有的中藥材種類。實踐隊員了解到在隴西藥圃園這樣一個集中藥材引種馴化、觀賞、輻射帶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示范園中,不僅引進了大麗花、抗白菊、赤藥、牡丹、雞冠花、千日紅、松葉牡丹、波斯菊等花卉性中藥材進行栽培示范,進一步拓展中藥材應用領域提升藥圃園的觀賞價值,而且利用新技術栽培大宗道地中藥材(如利用地膜育苗及地膜露頭栽培技術栽培黨參、黃芪、甘草、黃芩、秦艽、羌活、關防風、紅芪、大黃等九大大宗中藥材品種。此外試驗田中還有紫菀、瞿麥、苦參、牛莽子、連翹、金銀花、枸杞、柴胡等中藥材。在藥圃園中實踐隊了解到諸多的中藥材品種。
為了確保中藥材的標準化,在試驗田中,針對同一種藥材也建立了不同的試驗田。比如黃芪,為了解不同化肥對中藥材質量的影響,黃芪試驗田又分為精制有機肥在黃芪上的用量驗證試驗田、有機—無機復混配方肥在黃芪上的用量驗證試驗田、不同成分有機肥混和使用在黃芪上的驗證試驗田和黃芪不同葉面肥對比試驗田。正在藥圃園灌溉的藥農告訴實踐隊員,通過不同試驗田的對比,可以選出更優良的品種,來進行推廣。
參觀藥材大棚,聆聽專家心聲
走過試驗田,迎來的是藥材大棚。既擔任藥圃園基地的負責人又是中藥材種植專家的楊叔叔帶領實踐隊員前往中藥大棚進行參觀。“隴西藥圃園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是隴西最大的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這個基地的中藥材種類已經達到了一百八十多種,已經有五十多種的中藥材已經被廣大藥農所接受并得到推廣。”楊叔叔指著大片的中藥材向實踐隊員介紹道。楊叔叔告訴實踐隊員,所有的品種都會在大棚里先進行初步的種植取種。只有那些符合中藥材種植標準的,適合當地生長的中藥材才會在實驗田進行種植。試驗田種植出來的中藥材與大棚中培育的中藥材預期效果一樣時,才會向藥農進行推廣。推廣的種植面積也已經從2012年的半畝到今年的1000多畝。
楊叔叔也表示,政府的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為了使中藥材地膜露頭栽培技術得到推廣運用,政府不僅選派干部上門做宣傳,讓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栽培,而且還多方籌資購置化肥、地膜能夠等農資,免費發放給農戶。“現在呀,中藥材地膜露頭栽培技術、防止中藥根腐爛、利用太陽燈殺蟲、后期機械化收割等技術的使用也在逐步推廣實行啦!”楊叔叔感慨道。
中藥材是中國的瑰寶,實現中藥材的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中藥材基地的建立將更好的服務于藥農,培育出人們用的安心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