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一核桃果品生產大國,總產量也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果品的質量卻不盡人意,優果率低和品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優化品種結構、提高果品質量和國際果品市場急需的新品種,已成為社會的需求和當前我國果業發展的新任務。為此,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赴濟源百年農技科技支農幫扶團本著“學習理論知識,科學幫扶農民”的理念前往濟源開展幫扶活動。
走鄉訪民 探索科學種植道路
抵達目的地后,團隊成員分成三組進行調研。根據市場調研得到的結果,隊員們統計整理,發現核桃種植面臨缺乏合理的地下水肥管理、栽培比重過大及受氣候、蟲害影響較大等問題。隊員們將農民面臨的問題進行匯總,咨詢當地核桃種植方面的專家。針對不同村民的不同問題,隊員們進行了回訪工作,并向廣大村民宣傳種植核桃的相關知識,提供解決措施。隨后,團隊成員進入當地核桃園向村民學習核桃種植過程中需掌握的技能,并幫助農民噴藥、除草,切身體驗種植核桃的不易。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團隊成員對于核桃種植有初步認識。
參觀生產流程 科學幫扶農民
在逐步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濟源市林業科研部門圍繞核桃栽培技術研究及核桃新品種培育,相繼研發培育出核桃新品種,為河南省的核桃產業品種化、標準化生產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為深入了解濟源市創新核桃種植技術取得的成就,第二天,團隊成員抵達核桃合作社,認識到濟源市核桃產品有未加工過的青皮核桃、炒制去皮后的干核桃及核桃油三種。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隊員們前往生產車間,參觀全自動化核桃生產流程。隨后,隊員們對當地核桃銷售行情考察后得知,由于政府扶持政策不夠及核桃利潤較低,以及核桃銷售渠道單一,導致核桃產品銷售收益較少,大多數村民陸續放棄核桃種植,甚至部分村民直接將土地荒置,而出外打工。隊員們了解情況后,制定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向當地政府反映,為當地核桃銷售做出貢獻。
此次調研隊員們進一步了解濟源市核桃種植情況,積極倡導村民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種植核桃,幫助村民致富增收,豐富閱歷,鍛煉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隊員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