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2020 年成都市(包括簡陽)老年人口將達340萬。
8月1日起,《成都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實施,這意味著全市260萬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有了法規保障。
為有效解決老齡化快速增長,養老服務需求大幅增加的現實情況,去年1月,成都相關部門著手起草了工作方案。經過一年的醞釀,《成都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去年12月獲批公布,這是成都市首次對養老服務工作進行立法。
3年建200個社區養老院
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59.88萬 ,占全市戶籍人口的21.17%。根據相關部門預測,2020年,成都市(包括簡陽)老年人口將達340萬,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48萬。
《條例》規定,民政部門應當制定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據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95%的老人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方式安度晚年,而剩余選擇機構養老的5%,多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由于老人一旦遠離熟悉的生活環境,到離家很遠的養老院,會很快陷入孤獨,養老院應建在社區。而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暫時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養老院”。
為補足缺口,成都提出,在3年內建200個社區養老院,而今年將完成72個的建設目標。該負責人介紹,截至7月14日,中心城區的選址已完成85%。
記者采訪發現,社區養老院還沒建成,就已紛紛接到床位預訂,其中金牛區一家社區養老院的床位已經訂滿。
各地應設老人食堂
“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養老院的功能定位為介于大中型養老機構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之間的一種養老服務設施,規模多在30多張床位,旨在通過小規模多點位的方式覆蓋中心城區。
對于選址標準,除了以往人口密集區域、交通方便的標準外,社區養老院還看重鄰近醫療機構這一指標,以達到醫養結合的目標。此外,該負責人說,社區養老院的價格將由各運營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自行制定。
對于許多居家老人吃飯難的問題,《條例》也做出規定,區(市)縣人民政府因地制宜規劃并設置老年食堂和助餐點。
目前,成都市唯一一家老年食堂設立在武侯區。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在城市范圍內,助餐點應覆蓋所有社區,而在農村地區,80%社區應設置助餐點。除了老年食堂,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日間照料機構等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為老人“送上一碗熱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