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仁懷市GDP510.2億元,財政總收入167.9億元,公共預算收入28.3億元,在全省增比進位排名第三,市域經濟發展躋身中國百強縣(市)。然而,我市還有60個貧困村、15533戶貧困戶,6.3萬貧困人口,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為8.4%,城鎮居民、農村居民與貧困人口可支配收入比達8.9:1和3.2:1。
市決策層深感“短板”帶來的壓力。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市委召開8次常委擴大會,反復研究如何“補短板”和“摘窮帽”,決定在脫貧攻堅中,圍繞貧困村出列“五個一”和貧困戶脫貧“五個有”兩大抓手,精準發力補短板,惠及民生摘窮帽。
我市出臺的貧困村出列“五個一”,即建設一個整潔有序的村容環境,培育一個增收致富的脫貧產業,發展一個充滿活力的經營主體,完善一個功能配套的服務陣地,壯大一批引領發展的村集體經濟項目。貧困戶脫貧“五個有”,即有安全舒適住房,有安全飲用水,有穩定增收門路,有創業就業技能,有教育醫療衛生保障。
“扶貧不是口號,是攻堅拔寨,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圍繞貧困村出列‘五個一’和貧困戶脫貧‘五個有’,向貧困發起總攻,為民生福祉決戰。”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說。
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投入近5億元,硬化公路510公里,連戶路1028公里;投入1.2億元,建成大中小水窖360多口,解決了3.1萬人的飲水問題;投資2000多萬元,56個貧困村開通3G網絡,28個貧困村開通有線寬帶和4G網絡,通訊網絡覆蓋面達90%以上;投資5000萬元,為1517戶貧困戶改造危房,現已竣工420戶;投入1.2億元,實施美麗鄉村創建點70個,同步完善綠化美化、文體活動場所、公廁、垃圾收集處理等配套設施。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一個個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宜居宜業的村莊快速崛起。
仁懷市爭取上級投資1.5億元,市級財政投資2億元,引資1.6億元,“特惠貸”發放3.7億元,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在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一個500畝以上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省級農業示范園區3個、市級園區4個、縣級園區7個、鄉鎮級園區10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蔬菜1.6萬畝、經果林3萬畝、茶園1萬畝、花卉苗木基地1.5萬畝、中藥材7400畝,升級改造核桃基地5萬畝,扶持產業覆蓋貧困戶8855戶,貧困人口3.12萬人。
以小城鎮、中心村集中安置為重點,我市采取委托代建方式,加快實施第一批13個易地扶貧搬遷點涉及貧困戶805戶3000人,目前形象進度完成85%,確保1戶至少1人就業,使易地扶貧搬遷推進有力。
仁懷市創新幫扶模式,“眾籌扶貧”集資2600多萬元,幫扶貧困村項目34個,覆蓋貧困人口1.5萬人。激勵和引導貧困村已移居外地的致富青年返鄉創業,引進資金6000多萬元,實施項目30多個,預計今年可幫助貧困戶增收8000多萬元。挖掘學校、工礦企業、機關單位、商超內需扶貧潛力,以幫扶為紐帶,實行農企、農校、農超對接,扶持貧困村發展蔬菜基地和養殖基地,實行產銷對接,有效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仁懷市全面落實教育、醫療、兜底保障、就業和黨建扶貧。教育扶貧資助學生1975人,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實現“一站式”服務,跟蹤保障對象5萬余名,農村低保、五保和各類救助及時到位,受益26萬人次。積極實施精準就業脫貧,通過民營企業招聘周、公益性崗位托底等方式解決就業2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