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青島社區養老:讓老人精神生活更豐富
2017-03-01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生活條件好了,物質關懷之外,老人更缺情感撫慰。

       青島社區養老做出新探索,讓獨居老人擔任樓長、組織活動,忙起來就不瞎想了;社區、老年大學教爺爺奶奶們玩微信,發朋友圈、視頻聊天,老人們與時俱進潮起來了;組織幸福家庭評選,弘揚孝道,鼓勵子女常回家看看,讓老人們心里暖起來。

       74歲的于奶奶,最近得獎了。

       于奶奶住在青島市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東海中路社區,她加入了社區的巧手工作室,在市里的剪紙、絲網花比賽中拿了多個獎項。

       在社區大廳里,記者看到了于奶奶得獎的照片,照片里她笑得很開心,滿頭的白發在獲獎者中最為扎眼,但沒人看得出她是個獨居老人。

       3年前相依為命的女兒突然去世后,她幾近崩潰,“感覺簡直是天塌了”,說著于奶奶眼淚流了下來。但現在,她還有些忙,忙到沒有時間讓腦子胡思亂想。這個讓于奶奶忙起來的人就是東海中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波:“社區里可熱鬧了,活動多,走出來精神就不空虛。”

       讓老人忙起來

       獨居的于奶奶當樓長、搞活動,走出來就好了

       東海中路社區剛推行智能手環的時候,要給社區內的老年人配發。送到于奶奶手上的時候,她卻連連搖頭拒絕。問原因,也是支支吾吾。

       最終還是張波偷偷問出了原委,于奶奶告訴張波:“我都沒有人可以關聯,拿著有什么用。”

       “于阿姨,我跟您關聯呀!”張波二話不說,將于奶奶的手環關聯到自己的手機上,自己成為于奶奶的第一聯絡人。

       關聯上了于奶奶,張波他們可沒閑著。為了讓于奶奶重新過好每一天,張波想了個招,讓老人忙起來,有事兒干。

       現在于奶奶是東海中路社區的樓長,活躍在社區各類活動中。張波說,“于阿姨是退休教師,有文化,平時自己一個人,身邊也沒有親戚朋友,給她安排一些社區工作,讓她走出來,多跟大家接觸、交流,精神上就不會總是回憶不開心的事,就好了。憋著反而容易憋壞了。”

       社區內的24號院是一個老小區,飯店等經營場所比較多,也沒有物業,社區就經常組織大家志愿勞動,清理一下雜草,打掃打掃衛生。往往是社區一號召,于奶奶第一個報名,“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現在腿腳還可以,能動彈就參加。”她說。

       雖然是老年人,但作為樓長,于奶奶一點也不馬虎,給居民們發放通知、送慰問品等,她都當仁不讓,成為樓上樓下的橋梁。今年春節前,她還給每家每戶送去社區的福字、抽紙等小禮品。

       發手環容易,但與老人溝通需要用心,并不容易。張波認為,社區居家養老不是簡單配備一點物品、搞一搞服務就行了,而是要有溫度,尤其是讓獨居老人的情感有歸屬,“這都是我們基層社區要直接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

       讓老人潮起來

       教會大爺大媽用微信,加好友發朋友圈玩得溜

       聊語音、看新聞、發照片、視頻聊天……這些原本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生活方式,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汕頭路社區的老年人玩得也很“溜”。

       “以前總說孩子只知道低頭看手機,沒想到自從在社區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以后,我也搖身一變‘低頭一族’了,跟孩子也更有話題了!”汕頭路社區的謝煉笑著告訴記者。

       謝煉的老伴去世得早,子女都不在身邊,平日里都是老人一人在家,是個空巢獨居老人。“看孩子們玩手機,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好玩。”他說,學會智能手機以后,她感覺自己知識面更廣了,生活更有樂趣了。

       親朋好友距離拉近了,跟孩子也更能聊到一起了,“聊新聞、聊偶像、聊綜藝,還在網上學習怎么做各種美食,孩子都說我跟以前不一樣了呢。”有一次,老人從網上學會了如何做春餅,試了一下味道還真不錯,孩子回家來就做給他們嘗嘗,“孩子都說我廚藝大漲,被他們這么一夸更有動力了!”

       在珠海路街道的老年大學里,每天都有老師教授智能手機課程。“這是最受歡迎的一門課”,汕頭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張傳華說,老年人學手機、學微信,忙得不亦樂乎。

       “現在很多老年人的子女都在外面工作,空巢老人很多,很多年輕人都給父母買了智能手機,但很多人只會接打電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老年人也想通過微信這樣的方式多跟兒女在一起。”汕頭路社區社工朱明第說。

       添加好友、關注公眾號、語音視頻聊天、發送圖片、發朋友圈……通過對老年人學習能力的評估,社區制定好學習計劃。朱明第在課堂上針對微信的每一個模塊都寫了一個教案,步驟詳細,講完便把當天的教案發給他們。“給老年人講課,要有耐心,尊重他們,而且我發現給老人單純講,他們很容易忘,我就想了這個辦法。”她說,每周一堂課,兩個月下來,老人就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與家人朋友聯系了。

       朱明第清晰地記得,有一個老人,孫子在韓國上大學,學會了微信以后,他就可以直接和孫子視頻,高興極了;還有老人的老朋友在外地或者國外,多少年了都見不著,學了微信以后,加個群,像面對面聊天,感覺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張傳華說,“老人們能跟時代接軌了,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增進與兒女的交流,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畢竟這種與子女情感的傳遞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

       讓老人暖起來

       評選幸福家庭、倡導優秀家風,讓子女常回家

       截至目前,青島市戶籍人口791萬,老齡人口就達168萬,占比21%。市南區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4.3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12.8萬人,占比23.6%,是典型的老齡化城區,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對此,市南區推出了送奶、送報等探望老人的舉措,東海中路社區還探索了愛心門鈴、鄰里守望等暖心活動。張波說,“社區對老人的監護細化到個人,建立密切聯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甚至有求必應,還通過智能手環、智能手機的方式,幫助老年人建立與子女的聯系。”

       一項項服務的背后,不僅僅是為老人做點事情、解決困難,更體現了對老人的情感關懷。青島市人社局護理保險處張雅娟說,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都在提高,關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尤為重要。

       張傳華表示,現在養老的物質條件和保障越來越好,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敬老風尚,社區這個基層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2016年7月,汕頭路社區開展了“花樣幸福家庭”評選活動,50個參賽家庭通過微信曬全家福照片、家庭故事、家風家訓等,弘揚優秀家風家訓和孝道文化,更好地倡導子女常回家看看,給老人心靈慰藉。

       2016年9月,珠海路街道還以古韻、家風家訓為主線,舉辦了“古韻中秋情家風潤珠海”慶中秋家風家訓誦詩會,老人們都走出家門,說家風、講家訓,溫潤家庭文化入目入耳入心。

       豐富多樣的活動,成為弘揚傳統孝道等優秀家風家訓的重要載體,“在這樣的社區中生活,我們老年人覺得很舒服,老了也受尊重,精神生活很豐富。”于奶奶說。(人民日報記者 王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