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莊走出文化致富路
——安徽省界首市司營村以文化產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也是一條嶄新的、綠色的致富路。在《慈善公益報》記者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地方用其特有的地方文化帶動了周邊經濟,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今天我們來到安徽,去探訪一個充滿著藝術氣息的村莊,聽聽那里的村民的致富經。
村民的藝術“致富經”
在皖豫交界的界首市陶廟鎮,有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司營村。記者順著這個美麗的村落鄉間小路前行不多久,可以看到不遠處層疊的宮殿屋頂,鎏金銅瓦,斗拱交錯。這就是被列為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司營村文化園。走進園內,只見小橋流水,廊坊迂回,一棟棟建筑雕梁畫棟,飛檐斗拱,古色古香。
“整個文化產業園占地100畝,建筑面積達11,600平方米,數十處景點可以讓游客參觀游玩。安徽省影視拍攝基地和AAA景區也已經得到安徽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及阜陽市旅游局的授牌,整個文化園可以用作影視拍攝基地。”文化園負責人云晶子先生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司營村人歷來書法藝術氛圍濃厚,從這里走出不少書畫家,村民們在農閑之余都喜歡寫寫畫畫。記者來到一間畫室,幾個人正聚精會神地作畫。看著她們筆下生輝的嫻熟技藝,誰能想到過去這些人是只會干農活的村民呢。
村民張蔭一邊給一幅畫上著色,一邊跟記者說:“過去我們家的收入就是養的幾頭豬和幾塊田,現在賺的多了。過完年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月呢,我已經賺了1萬多了。”
云晶子介紹說:“村民作畫,文化園外銷,平日里侍弄莊稼的村民,閑暇時到我這里來學畫畫,學成后作畫文化園負責回收,每個月能賣出3000多幅。這樣他們不僅照顧了家庭,還有豐厚的收入。”
今年過年期間,文化園每天的客流量都過萬。大大刺激了村民及周邊地方經濟,文化產業帶動農民就業,成為當地的致富良方。
記者看到村民們由鄉間田頭邁入藝術殿堂,把“草根文化”轉變成時代精品,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一幅幅美好的未來。
生態旅游帶動致富
今年年初發布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布局農村改革,提出盤活集體建設用地,打造田園綜合體。當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新產業發展旺盛。“司營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特色綜合村”的概念提出的恰是時候。
原司營村村長呂乾坤向記者介紹:“‘司營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特色綜合村’在不影響農作物種植的條件下,對周邊土地進行整合改造,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同時,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打造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并帶動周邊村鎮形成‘一村一品’各具明星產品的專業村。”
民俗文化、農業文化、書畫文化三位一體的產業結構為司營村的智慧脫貧、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走訪中,界首市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界首市計劃在2019年完成高鐵的修建工程,新建設的高鐵站距司營村僅1公里距離,這為更進一步擴大司營村鄉村農業旅游規模提供了機會。為此,我們將盡快修通連接文化園至臨界鄲的水泥公路,到時周邊省市的人們都可以順利地到文化園休閑觀光,滿足周邊城市和農村的旅游需求,最終實現“建一座園區,富一方百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