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計生半年工作會上獲悉,目前重慶市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52.8%,縣域內就診率達90%。
縣域內實現醫聯體全覆蓋
分級診療是一項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措施,目前重慶市正在積極推進該項制度,已初步形成首診在基層、雙向轉診等分級診療格局。
“比如打造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醫聯體模式,打通雙向轉診路徑。”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市已建成醫聯體134個,縣域內實現100%覆蓋,遠程診療覆蓋70%的區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52.8%,分級診療下轉患者年增長50.4%。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重慶市在前期推進50個單病種付費的基礎上,擬對8個病種收費標準進行調整(降低2個、提高6個),將新增50個單病種付費。開展擇期手術術前門診檢查納入住院報銷試點,將試點范圍擴大到15家醫療機構、30個病種。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數將達900萬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突破口。目前,全市已建立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城鎮、農村簽約率分別達13.3%、30.6%。
“今年在服務上要做細做優,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認同感。”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數將達900萬,城鎮人口簽約率達20%,農村常住人口簽約率達45%,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0%,建卡貧困戶、計生特殊家庭簽約率達100%。
除簽約服務外,重慶市將全面實施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新建鄉鎮(社區)“中醫館”66個。建成后,9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87%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3%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讓群眾能就近就醫。
為每位農村貧困人口發放1張健康卡
如何讓群眾不因病致貧、返貧?“首先要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能力。”該負責人說,重慶市將實現每個貧困區縣至少有1所二甲公立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標準化衛生室。
同時,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重慶市將對患食管癌、兒童白血病等9種大病的貧困患者進行專項救治;為每位農村貧困人口發放1張健康卡,每年開展1次免費健康體檢,實現貧困人口家庭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100%;貧困患者縣域內就診率、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確保因病致貧返貧人員減少50%以上。
此外,重慶市還將探索建立衛生計生違法行為“黑名單”制度。開展第三方評估,強化價格和醫療行為、計生服務等重點工作監管,并公示結果。加強非營利性社會辦醫財務監管,以及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管控,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記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