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權 敬)臍帶血,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熟悉又陌生,知道他伴隨我們出生,卻鮮有人知儲存臍帶血等同“備份一份生命”。儲存臍帶血有兩種方式,捐贈入“公共庫”,配型成功后可以救助更多患者;也可選擇自存,為自己的寶寶存入“自體庫”。
9月24日上午,《慈善公益報》記者走進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這是我國首個國家衛計委批準的臍帶血庫。隔著厚厚的玻璃,記者看到上百個巨大圓柱形金屬罐有序排列著。“臍帶血儲存在低溫液氮中,這樣血液中的干細胞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每個金屬罐可以儲存5000份臍帶血,北京臍血庫可以容納50萬份臍帶血樣本”,北京臍帶血庫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庫存樣本已經達到了25萬份。
挽救兒童重疾 點亮生命之光
首都兒科研究所血液科主任師曉東告訴記者,兒童患重大疾病,尤其是腫瘤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兒童重大疾病具有缺少藥物、病種罕見、病情嚴重以及花費巨大的特點,因此成熟有效的醫療技術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多兒童重疾是可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治療。臍帶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細胞,對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的重疾兒童是重要的醫療資源。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是北京市臍血庫建立15周年。北京市臍血庫自2002年成立,到2009年的遷址擴容,再到如今的臍帶血儲存超過25萬份、提供臨床應用覆蓋全國24個省、實現臍血查詢近萬次,臍帶血應用超過1000多份,挽救了近千人的生命,更為無數兒童重疾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如何捐獻、儲存臍帶血呢?《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孕婦需在懷孕24周后,簽署捐獻或者儲存臍帶血健康登記表,同時領取臍帶血采集包。捐獻者可獲得《捐獻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憑此證書如日后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時,享有公共庫優先配行權。
北京市臍血庫技術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1000多份出庫應用的臍帶血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2個月大,年齡最大患者已高達80歲。受益患者中,除兒童還有成人,成人患者占到40%。這一個個數字背后,都是生命‘臍’跡的呈現,飽含著每一個醫護人員以及北京市臍血庫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與努力,更是很多捐獻者的無私大愛。”
呼吁多方聯動 投身公益事業
在近日舉行的“臍始于愛,礪行致遠”——北京市臍血庫15周年活動中,北京市臍血庫呼吁全社會關注重疾兒童,并向北京仁澤公益基金會捐贈100份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助力貧困重疾患兒的救治。
在接受別人捐獻的同時,北京市臍血庫自身也深耕于公益事業。記者了解到,北京市臍血庫加入了中國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博愛基金,為困難重病患者無償提供移植所需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以及治療資金。近年來,與北京仁澤公益基金會成立“臍心行動,微笑病房”兒童病房關愛項目,通過病房活動關心患病兒童的身心成長;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舉辦了環保主題活動科普環保知識,讓更多的人群投身環保公益。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小千向《慈善公益報》記者介紹,我國在臍血技術的應用方面走過了20多年歷史,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一要重視醫務人員和社會大眾的健康教育,臍血事業不但是醫療事業,也是社會公共事業,同時又是慈善事業;其次要注重人才培養,只有讓更多的人才掌握這一技術,才能推動臍血的應用,挽救更多生命;還應該為臍血應用建立更大的協同創新平臺,多學科領域聯合。我們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這項偉大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