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黃蜀葵花朵、裝車運往公司、稱重卸貨、加工烘干……一大清早,王茂友便起床忙碌。王茂友的家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六十鋪鎮高菜園村,雖然活不輕松,但他卻干得十分起勁。“都是扶貧政策好,村里幫俺們引進了黃蜀葵產業,俺家二畝多地都種了,一畝地可以收入三千多塊錢。”王茂友說,早晨把黃蜀葵花賣了以后還能前往工廠上班,“我一個月工資就三千六百塊了,這收入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俺的生活是越過越紅火。”
據了解,黃蜀葵花的畝產經濟價值遠高于傳統農作物,且每年收獲后,還能再種植一季莊稼。如今,既在安徽金滿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務工又種植黃蜀葵的貧困戶已有不少。該公司是六十鋪鎮重點招商引資企業,以種植菊花、黃蜀葵等中藥材為主,下轄一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兩個家庭農場,公司采取“廠家+公司+農戶”訂單式種植模式,自2016年落戶以來,累計帶動周邊貧困群眾1000多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公司法人趙晨表示,如今公司與藥業企業合作,采取訂單式農業,公司給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免費提供黃蜀葵的種苗、化肥、農藥并簽訂訂單,同時給予技術指導。等開花成熟后,公司統一收購黃蜀葵鮮花。趙晨說:“鮮花是一塊錢一斤,種植結束以后,春花保底價格是每畝四千元以上,麥茬花兩千元以上,結束后再一起和種植戶結算,這樣既降低了種植戶的風險,也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據悉,該公司只是潁上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業招商引資的一個縮影。潁上縣通過積極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持續加大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資金投入,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探索產業抱團發展模式。
位于潁上縣五十鋪鄉公橋社區小莊境內的潁上馨園花卉種植合作社,主要種植玫瑰花、康乃馨、百合花等多種花卉植物,產品銷往淮南、合肥等地,年利潤達100萬以上。合作社負責人范俊表示,現在合作社已經流轉了一百三十多畝土地,建設了八十多個大棚,吸收了周邊數十名村民務工,平均每人每月工資約2000元。
今年4月29日,潁上縣摘掉戴了30多年的“窮帽子”。截至6月,潁上縣已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003家、家庭農場2150家,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2萬畝,茭白、芡實與龍蝦等魚菜共生模式2萬多畝。該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已達185億元。
據悉,下一步,潁上縣將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把發展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增收產業培育,持續推進產業發展特色化、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逐步實現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