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我們有批物資要捐贈到重慶,有什么程序呢?”
“李老師,麻煩幫我出具進關的材料。”
“李老師,航空公司說先要出具接收捐贈的證明才能確認航班,您這邊能盡快提供嗎?”
“李老師,麻煩提供一下產品圖片、種類、型號、成分含量。”
……
從1月下旬到3月初,36天時間里,不論清晨還是深夜,李世東的電話、微信聲音此起彼伏,幾乎從未間斷。
新冠肺炎肆虐大江南北,全國上下都在各盡其能地與病毒作戰,作為重慶市慈善總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組境內外物資接收第一小組組長的李世東,為保證抗疫物資盡快運達受助對象和抗疫一線,開始了在機場“坐班”的生活,隨時準備迎接海外捐贈物資到來,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物資接收分配等各項工作。
36個日夜,他未曾停歇,用行動詮釋著“初心于心,慈善于行”。

李世東是重慶市慈善總會籌募三部部長,也是重慶民政局派駐巫溪縣古路鎮長龍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
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刻,他堅守在機場“坐班”,平常的日子里,他還在互聯網募捐平臺上包裝上線“溫暖長龍困難群體”、“為村民送年夜飯”、“助力鄉村正能量”、“美麗鄉村明亮計劃”等項目,募集善款110余萬元,把互聯網慈善的理念和實踐帶入了鄉村,為實現長龍村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長龍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截至2022年2月底,李世東積極使用慈善資源共為長龍村引進資金348萬余元,其中鄉村振興225.7萬元,助學33.7萬元,助殘3.7萬元,助老6.5萬元,助困78.8萬元,成為擅用互聯網公益平臺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正是像李世東這樣的重慶好人帶動著更多的人一起振興鄉村。重慶之所以這次成為全國首個區域性助力鄉村振興的專場,也正是因為這座城市背后有著這樣一群李世東般的好人。
“鄉村振興 重慶專場”
聚焦7個方面策劃上線近300個項目
據悉,2022年“鄉村振興 重慶專場”于4月25日—4月29日在渝舉辦,活動由重慶市鄉村振興局、市民政局指導,市農業農村委、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市商務委、市國資委、17個鄉村振興市級幫扶集團作為支持單位,由重慶市慈善總會主辦,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公司西南總部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活動將采用線上線下、配捐配套等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助力重慶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4家區縣慈善會、社會組織及志愿服務組織,圍繞產業幫扶、養老幫扶、教育幫扶、人才幫扶、兒童關愛、扶弱濟困、生態振興7個方面,策劃上線了近300個項目,參與本次活動。

“鄉村振興 重慶專場”發布會現場
這場“鄉村振興 重慶專場”公益嘉年華,也是騰訊公益支持的全國首個區域性公益助力鄉村振興專場。為支持辦好這次專場,騰訊公益本次將在傳統出資配捐模式上更進一步,提供了一整套涵蓋數字工具能力、技術產品、資金等資源在內的支持計劃,助力當地公益伙伴能力成長和數字化公益生態建設。
在能力建設方面,騰訊公益將提供線上線下數字化公益相關的學習培訓機會,并開啟新一年的“千百計劃”申請。
同時,將針對捐贈人的觸達與服務,騰訊公益將嘗試新的技術產品,讓公益伙伴能更好地長期持續運營公益項目,同時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項目的機會,推動“輸血式公益”向“造血式公益”轉型。
在資金支持方面,騰訊公益將提供5000萬元配捐資金、2000萬元廣告金、千萬級的企業激勵等方面的資源支持。
騰訊公益區域專場為何首選重慶?
“在全國首個區域場的選擇上,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慶。” 作為特別支持方,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表示,近年來,重慶市的全民公益熱情有目共睹,從騰訊公益平臺大數據來看,來自重慶的善款金額、捐贈人次等數據連續5年穩居全國前十,2020年“99公益 ”期間,重慶共有 1186萬 次參與捐贈,共募得善款 3.28 億元,募捐總額和捐贈 次均居全國第 位。重慶是當之無愧的公益重鎮,為全國行業伙伴們起到了很強的帶頭作用。
“重慶的公益伙伴們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長期深耕,助力鄉村振興、困境群體幫扶,為這一模式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土壤。” 葛燄表示,基于這樣良好的公益土壤,如何讓“爆發式”的公益節日,不再聚焦于募捐總額,而是升級為可持續的、細水長流的公益共創,讓公益文化普及到更下沉的地區,把互聯網公益作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工具,是重慶市和騰訊公益共同關注的創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