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博朋克2022:
南瓜480斤,番茄樹結果3噸
還要把菜種上太空!
打2000年起,每年4月20日開始,壽光就進入為期一個月的蔬菜國際博覽會時間。“農業的希望在科技”,而不懈精進種植技術的壽光人,對蔬菜的理解可謂宇宙級別。
近500斤的巨人南瓜,長上天的番茄樹一棵結果近3噸、長臂猿手臂那般長的黃瓜、幾百顆生姜拼成的“姜”山如畫……有人開玩笑,這是山東人有巨物崇拜,但這種“又大又結實”的審美追求也反映了山東人質樸實誠的生活哲學。
在這場糅合了鄉土、傳統文化和主旋律的菜博會上,你可以時刻感受到科技與想象力對蔬菜的馴化與改造。比如今年首次亮相的“太空種植園”:通過搭建的兩個“太空艙”,模擬宇宙中的環境種植蔬菜。如此勝景,誰不想喊一句“菜博朋克”?
不過由于疫情影響,今年菜博會改為線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此處」游覽“菜博朋克”。
白天村里玩棚,晚上城里蹦迪
近35萬人這樣生活
大棚,是超過35萬壽光人最愛玩也最擅長玩的大件玩意。而這種玩棚的傳統從1989年壽光的冬暖式大棚革命開始。當時壽光從東北引進大棚,順利在寒冬臘月種出了新鮮黃瓜,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蘿卜的歷史,也由此因壽光人而改變。
而如今壽光擁有23萬大棚,如果你從高空鳥瞰,大片大片白花花的大棚總讓你以為這里四季下雪。
靠著蔬菜,壽光成為中國百強縣。很多壽光農戶也靠著種大棚發家致富后在城里買房,于是形成了“生產生活的二元化”的壽光特色:白天在村鎮的大棚里勞作,夜晚回到城市享受熱鬧生活。
孫家集鎮的大棚哥,聽說來壽光種菜有搞頭,拖家帶口來到壽光種黃瓜
中國最大蔬菜集散地
影響中國近10億人餐桌
壽光不但產菜,也是蔬菜中轉地。壽光地利物流園,就是中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日交易量近萬噸,交易額達3000萬元 。
和本地各村鎮的次級市場不同,這里更像是一個巨大的交通樞紐,全國各地的貨車載著單一品種的菜來到這里中轉,組好十幾種蔬菜以后,再運向各地大型農貿市場 。發達的商貿物流更是讓壽光蔬菜輻射東北、華北、西北、京津等地及20多個省區,并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地。
壽光地理物流園占地約3000畝,相當于280個足球場那么大。但如今的榮光要從80年代的“馬路市場”說起。當時壽光挨著勝利油田,30萬工人成了壽光蔬菜的第一批“嘗鮮者”,一來一去形成“馬路市場”。而后便劃出五畝地,成為專門用于蔬菜交易,形成了最早的壽光蔬菜市場。
2009年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投用,經過十余年,發展成為物流園成為全國蔬菜集散中心、蔬菜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及信息交流四大中心。

物流園日常

攤主孫毅,江湖人稱“四哥”,17歲從東北來到山東經銷蔬菜,目前有20+個攤位,還有自己的蔬菜產地遍布中國各地。
菜販翟亮,每天行駛160公里從淄博到壽光拿菜,除了物流園也會上村鎮的次級市場要貨,然后回去后批發給小販子、超市或者食堂等,一般24小時之內這些菜就能來到百姓餐桌。
農事不忙的時候,附近村子的農民會來物流園找點散活兒,貼補家用。趕上活多,一天能賺兩百塊錢。
疫情期間,家「蔬」抵萬金,而你又有什么和蔬菜打交道的經驗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