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鄉村振興”區域公益樣本的重慶試驗
2022-05-09公益時報


       重慶花田鄉何家巖村五年級學生三妹每天步行1小時求學,坐上校車成為她的奢望;巫溪縣希望為鄉村亞健康人群打造‘自然康養屋’,降低慢病率……這兩個生活中的‘小夢想’后來被設計成互聯網公益籌款項目,引發大量網絡捐贈。

       近10年來,中國互聯網公益取得了長足發展。在互聯網技術創新助力下,“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和相應的基礎配套在不斷深化。公益門檻顯著降低,公益效率大大提高,公眾參與熱情持續高漲,用互聯網公益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成為一種習慣。如何將“爆發式”的公益共建,進一步升級為細水流長、可持續的公益共創,成為接下來公益行業的重要命題。

       今年2月15日,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關于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導社會組織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軍。

       4月27日,一個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重慶區域公益樣本專場,試圖用實踐回應公益共創的答案。



       公益匯聚中的“創變者”

       中國互聯網公益十年產生的最大的改變是讓公益人人可及,讓公益變成了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7年時間,99公益日完成了“造節”使命,讓指尖公益逐步流行。進入新階段后,其更關注理性和透明,關注一線和落地,從單點爆發走向輻射影響力,讓公益資源的分配效率進一步提升成為新的使命。在拓展捐贈、配捐這些硬性資源的同時,也進一步為公益注入數字化能力工具包。

       在重慶市政府指導下,騰訊公益作為特別支持方,2022年“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意在助力重慶市慈善總會、重慶市各部門與公益機構、愛心企業、志愿者、愛心用戶一道,通過專場活動促進地方公益生態發展,培育可持續且富有地域特點的優質公益項目,營造充滿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圍,協助打造地方公益嘉年華品牌,打造全國標桿。

       據“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目前,重慶有94家區縣慈善會、社會組織及志愿服務組織緊緊圍繞當地鄉村振興實際情況,策劃上線近300個項目,覆蓋產業幫扶、養老幫扶、教育幫扶、人才幫扶、兒童關愛、扶弱濟困、生態振興等七個方面。

       重慶市慈善總會會長劉光磊表示,積極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讓農民群眾共享數字時代的發展紅利;提升重慶公益慈善的數字化能力,為互聯網平臺攜手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探索一條新路。

       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成為一次有力的創新實驗。此次活動立足區域公益,結合本土特色發力,將數字化能力輸送到公益一線的毛細血管,強化公益資源分配效率。在互聯網平臺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實現共創共益。

       作為活動特別支持方,騰訊基金會提供包括5000萬元種子配捐資金、2000萬元傳播廣告資金,機構數字化能力建設相關培訓課程,千萬級企業公益激勵,全套公益嘉年華解決方案等。騰訊用公益數字化理念為項目賦能,提升項目達成率和影響力。

       鄉村振興中的“助力者”

       三妹上學路上的校車、關注慢病的健康屋,現在成了重慶市鄉村振興中的“大事”:利用互聯網公益賦能,圍繞生態振興,突出一老一小,包括助殘、助醫、助學、助老等領域,開展人才培訓,鄉村文化建設等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重慶市慈善總會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鄉村振興何家巖畫卷”項目,并在4月27至29日重慶專場期間開展籌募宣傳工作。騰訊基金會、騰訊公司西南總部為項目宣傳、提供線上流量等支持。重慶市慈善總會志愿者總隊、重慶市慈善總會志愿者總隊映山紅大隊等開展實施,協助項目落地執行。

       按照“鄉村振興·重慶專場”的部署,重慶市策劃上線了近300個項目,從4月27日至29日每天10時,公眾可以通過微信“騰訊公益”小程序為喜歡的公益項目奉獻愛心。

       近300個項目以需求為導向,聚焦鄉村振興和養老兩大方面,有關注慢病的技能培訓和健康服務項目“自然健康屋”;關注鄉村兒童心理成長的項目“鄉村兒童心理計劃”;公益倡導類項目“鄉助山野閱讀計劃”;鄉村振興產業幫扶類項目“但見山鄉辣椒紅”“渝南明珠一村一夢”“鄉村振興何家巖畫卷”;困境群體幫扶項目“美麗鄉村關愛計劃”;基礎設施建設類“建設云峰民俗中心”等。

       騰訊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余和謙表示,鄉村振興領域的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上一直占較大比重,整體籌款金額占平臺籌款額的80%~90%。“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鄉村振興具有很強包容性,很多議題(扶貧、捐資助學等)都屬于鄉村振興的范疇;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中的公益項目通常很具體明確,如村里修一條水渠、修一條路、架一座橋,過去這種籌款是依靠線下集資完成的,現在通過互聯網籌款顯然更有優勢。”

       公益基因中的“見證者”

       作為全國首個區域性公益助力鄉村振興專場首發城市,重慶的捐贈熱情為再分配做了充分的詮釋。
       
       2020年99公益日期間,重慶共有1186萬人次參與捐贈,共募得善款3.35億元,募捐總額和捐贈人次均居全國第一位。這相當于每三個重慶人中,就有一個人參與公益。2021年,重慶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5.03億元。

       除了捐款熱情高漲外,還有一些“捐贈人代表”通過身體力行成為了公益路上的同行者,格外引人注目。

       截至2022年2月底,重慶巫溪縣古路鎮長龍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李世東為長龍村引進資金348萬余元。他在互聯網募捐平臺上包裝上線“溫暖長龍困難群體”“為村民送年夜飯”“助力鄉村正能量”“美麗鄉村明亮計劃”等項目,募集善款110余萬元,把互聯網慈善的理念和實踐帶入了鄉村,為實現長龍村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72歲的重慶市慈善總會志愿者總隊副總隊長、夕陽紅大隊大隊長劉芳惠,從2018年至今連續四年參加互聯網募捐,共募集善款7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活動經費難的問題,也讓來自社會的涓涓愛心溫暖了數千名敬老院老人。

       楊光鳳和老伴兩個人的社保金加起來每個月不到3500元,但從2015年開始,老人每年都會拿出2000多元捐到區慈善會,用于慈善公益項目。七年來,老人從不間斷,共捐款16200元。

       “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圖蟲”攝影師、北碚區攝影家協會高級會員馮爽,用攝影的形式紀錄公益項目的實施過程,發現特殊人群的需求,做圖片資料收集。

       據介紹,“鄉村振興·重慶專場”將充分發揮平臺的技術優勢及網絡公益模式,與重慶公益機構開展廣泛深度合作,支持重慶孵化培育發展本地社會組織。

       可持續發展的“推動者”

       公益數字化的概念被界定為“公益機構和相關方,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創新公益服務模式,提升公益機構的運營效率,重塑公益事業價值鏈和協作網絡,以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

       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加快構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數字經濟體系。騰訊公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10日,在騰訊互聯網公益平臺上,有超過6億人次愛心網友累計捐款總額逾175億元。這為數字鄉村發展作出了很好詮釋。

       重慶區域專場活動看似只是一個區域專場,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村子的小夢想而組成。騰訊公益平臺將幫助各個村子實現夢想,并為之提供兩方面能力支持:一是對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困難點進行提煉、包裝和傳播,最后實現高效籌款;二是平臺將提供連接能力,構建信任基礎,搭建良好的公益生態。

       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的可持續問題,核心就是如何將前沿技術轉化成中性、穩定、市場化的能力,在“科技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下為公益行業提供更實用的數字服務,這是企業能力和優勢所在,也是一種更加可持續、更加細水長流的公益發展模式。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陶傳進認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等通過區域專場公益合力助推鄉村振興,體現出創新性和專業性。區域專場公益也給社會組織在資源鏈接、項目運營、機構管理等方面予以成長機會。

       可以說,互聯網公益降低了公眾參與門檻,推動傳播大眾理念與公益文化的形成。場景設計、捐款追蹤又讓公益變得更加有趣、高效、透明,推動公益行業可持續發展。

       如此看來,互聯網公益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捐款,在數字技術和創新思維的帶動下,互聯網公益早已從單一捐贈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