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位截癱的女生,如何從人生低谷走上創業之路?一群視力障礙者,如何感受若爾蓋草原花海的芬芳?一次專為殘疾人打造的旅游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這些思考和實踐,都來自同一個團隊——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圓夢公益”)。他們創辦的圓夢之旅——殘障人士無障礙旅游模式研發與應用項目,幫助20多萬名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圓了旅游之夢。
走出家門的一小步,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四川眉山市一名30多歲的女士,在10多歲的時候從樹上摔下來導致高位截癱。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專門為殘障者組織的無障礙九寨溝之行。
摔傷后最遠只到過當地鎮上趕集的她,第一次走出家門,身臨其境感受九寨溝的魅力。
此前,她在家被父母體貼照顧,沒有工作,靠領低保為生。在這次旅行中,她結識了許多殘障朋友,短短幾天的相處讓她從起初的沉默內向變得開朗,喚醒了她內心壓抑已久的動力。
她開啟了創業之路,通過當地殘聯和家人的幫助,有了第一筆啟動資金。她從開小賣部做起,開小超市、注冊線上網店,向外界推介家鄉特產,還吸納了附近一些殘疾人加入,一起完成收購土特產的工作,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圓夢公益秘書長張海燕記得,這位女士當初報名時,九寨溝之行已經滿員了。團隊成員被她的真誠和渴望所打動,專門到她家去調研,了解到她的處境后,決定免費幫她實現心愿。
后來再見到這位女士,張海燕覺得她“變得非常陽光,像變了個人”。在這之前,這位女士覺得自己人生悲慘,這輩子很不幸。父母也曾一度擔心不能一直照顧她。
有一年,6月的若爾蓋草原迎來一批特殊的朋友——“百名盲人看草原”的盲人朋友。這是一次家庭與盲人朋友的結對之旅,每個盲人朋友的身邊都有一名小孩陪伴。3天行程中,結對的家庭和盲人朋友相互陪伴,小孩子把自己看到的若爾蓋草原講給身邊的盲人聽,大人們則做些輔助服務的志愿工作。
組織家庭與盲人朋友結對旅行,讓張海燕也收獲很多。當時,孩子們剛考完試,也正是若爾蓋最美的時節,張海燕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她發現,“3天的陪伴旅行,小孩子們的收獲總是特別大,不僅能夠關心別人,也變得更有責任感”。
一次偶然邂逅,結下不解之緣
一切的開始,還要從2014年說起。
張海燕當時在旅行社工作。一幫殘障朋友想組團去九寨溝旅行,但是找了很多旅行社都不接待。后來他們輾轉找到張海燕所在的旅行社。此前,旅行社曾以資助學生等方式做過一些公益活動,這次便想著試試。
2014年5月,旅行社發布了60名殘障者去九寨溝的旅行招募通知。信息一發出,殘障者朋友圈沸騰了。3天報名人數達300人。
“300殘友圓夢九寨!3天只收298元,承諾全程無購物不進店”,這讓殘障朋友很感動。然而,組織這一活動對張海燕和團隊來說是特別大的挑戰。景區當時無障礙通道設置并不完善,坐在輪椅上的游客上山,需要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一個個背、抱、抬。好在很多旅行社同行積極支持,有的甚至從省外過來幫忙。
除了出行,第一次帶這么大規模的殘障人士旅行團,就餐和活動也是個不小的挑戰,298元的友情價格顯然不夠行程開銷。
張海燕和團隊試圖拉贊助,但是找了好多店家都沒能達成合作。后來,九寨溝一家烤羊棚的老板加入合作,還答應他們,殘友圓夢九寨的活動做多久,他就免費提供多久餐飲服務。
第一年的活動很成功,消息很快在殘障者的圈子里傳播開來。
圓夢公益沒有止步于這一次的成功。他們向九寨溝景區反饋了旅游體驗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包括一些主要景點沒有無障礙通道等,導致殘障人士出行很不方便。小到一處臺階的改進,張海燕團隊與景區溝通,提出由圓夢公益提供改建材料和標準,請景區進行改造。
“你們提供標準,我們來改造。”提議很快得到景區的積極回應。后來圓夢公益再次組織活動到景區時,無障礙通道就已經做得很好了。
他們調研發現,殘障人士有非常強烈的出游需求,但是當時全國的旅行社幾乎沒有開展相關的旅游業務,于是從旅行社劃分出專門版塊做無障礙旅游。這一活動吸引了全國不少殘障朋友,大家通過互聯網聚集在一起,走出家門旅游。
無障礙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后來,圓夢之旅策劃了專列到廣西、海南的15天行程,還組織成立全國旅行社同盟,“覺得不能一直公益,還得有造血功能”。盡管當時沒有政府購買服務,他們仍然會每年拿出一兩千個名額做貧困殘障者的公益服務工作。
如今,圓夢之旅設計的旅游線路超過50多條。“四川是最多的,疫情之前,美國、東南亞、歐洲都有相關線路,累計服務20多萬人次殘疾人”。
讓張海燕開心的是,2020年,四川省成立殘疾人無障礙環境促進會;2021年,成都市成立無障礙環境促進會。從“促進會”的無到有,從“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到“無障礙環境”,張海燕感受到,社會對殘障者的人文關懷越來越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的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中特別提到,讓特殊人群暖心有尊嚴。實施無障礙場景營建行動,新舊公共場所無障礙化率分別達100%、80%,殘疾人享有康養服務率達80%。為特殊少年兒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費教育。
盡管無障礙場景營建已經在路上,但是作為無障礙旅游的組織者,張海燕還是能夠明顯感受到我國在這方面的服務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差距。
疫情之前,圓夢之旅的眾多線路之一有歐洲之行。“我們的計劃發過去,對方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就自動調派無障礙大巴車。”張海燕說,“那個時候,我們在國內線路的旅行服務中還沒有無障礙大巴車。后來,圓夢公益專門配備了一輛無障礙大巴車。”
圓夢之旅還結合商業模式和公益服務目標,打造了全國第一個無障礙旅游出行網站及手機App,提供殘障者出行及社交平臺無障礙電子地圖、無障礙攻略、無障礙設施,還積極進行無障礙產品研發。
目前,圓夢公益開始總結經驗,探索更全面的無障礙旅行服務內容。
張海燕介紹,目前正在與各省(區、市)殘疾人聯合會、旅游協會等有關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將殘障人士無障礙旅游從民間推向官方認可,獲得政府購買服務。
如今,圓夢之旅無障礙愛心聯盟已經匯集全國上百家旅行社,在全國范圍內擁有一支制度健全的5000余人的圓夢志愿者團隊。團隊招募160名志愿者歷時兩年多進行實地調研、數據采集,出版發行《成都無障礙手冊》,在調研中進行無障礙體驗倡導,招募殘障人士成為無障礙旅游體驗館志愿者,為項目做宣傳和調研。
圓夢公益還和四川師范大學成立無障礙旅游研究與發展中心,出版全國第一本無障礙旅游學術專著《殘障人士無障礙入華史及其發展》,正在整理編輯《殘障人士無障礙旅游服務標準與研究》,計劃在全國推廣并統一培訓服務殘障人士出行的行業從業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6月2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