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傣族,我們會想到婀娜多姿的傣族舞蹈、精致華麗的民族服飾,還有熱鬧盛大的潑水節。
雖然不在當地,但每年的潑水節,人們總能通過屏幕感受到那份昂揚的快樂。
今年4月13至15日,潑水節如約而至,人們手持各種各樣的盛水容器走上街頭。
他們盡情潑灑、傾倒,人群的歡呼、鑼鼓的聲響混著水花的四濺流淌聲,讓昔日平靜的街道一下子變得滿是人情味兒。
看到這番快活場面,無數網友紛紛發出“為什么我不在現場”的感慨。
可就是在大家滿眼羨慕之時,一則潑水節“女生顏值越高被潑越狠”的話題給人重重一擊。
網絡上關于個別女生在潑水節被過度潑水甚至被騷擾的視頻也被火速傳播。
據視頻畫面顯示,一位衣著單薄的女生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某街道時,被正在潑水的人“瘋狂襲擊”。
為什么要用“瘋狂”二字?
女生在騎車經過時,即便被潑得全身濕透,但周圍人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無奈之下女生只能用手遮蓋面部并發出尖叫。
不滿雖寫在臉上,但換來的卻是更為兇猛的潑水,后因為水量過多導致視線模糊,繼而重心不穩,車子發生側翻,人雖然沒有大礙,但也一個踉蹌。
無獨有偶,某短視頻平臺用戶“龍非凡”也發布一段過度潑水的視頻。
視頻中,一個身穿雨衣、拿著水槍的女孩遭遇周圍人的集體潑水,當一眾男子共同將水朝向女孩,可以想象這種狀態下女孩的無助。
同上位被過度潑水的女孩一樣,不悅的情緒并沒有使得潑水終止。
而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該女子被眾人潑水圍攻時,竟然還有男子上前生硬地撕扯女孩的雨衣。
發布這段視頻的博主“龍非凡”稱自己當時在拍視頻,被水槍圍攻的女孩也是自己的朋友,他們是組團來西雙版納旅游,沒想到遇到了這種事情。
“我朋友被一堆男性這樣圍著,非常抗拒。剛開始,還遇到有男性拿著水槍朝女生私密部位噴,感覺真的不好。”
他還說到在這件事后,朋友心態崩潰,對潑水節有了陰影,旅行沒有再進行下去,在當地待了一天就回來了。
近日,當事女生對這件事作出了回應,表示當天因為生理原因,專門在衣服外套了件雨衣,這樣不僅能體驗“潑水節“的樂趣,也能抵擋淋濕受寒。
但想象終歸是美好的,一旦進入現實,很多事情就脫離了自己的控制。
她表示通過詢問當地人了解到這樣的行為在以前也存在,但像撕衣服這樣的行為,明明是一種陋習,大家還是要考慮其他人隱私,注意邊界。
對此,西雙版納景洪市文旅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在潑水節前,他們在大力度對文明潑水倡議進行宣傳,但各景區人流量較大,雖然有警方和志愿者等在現場維護秩序,但也存在個別情況,若游客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向警方和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反映,同時他們也會將問題向上級反映。
在傣族傳統禮儀,潑水是給人祝福,是一種美好的寓意,但總有些卑劣隱藏在這份美好之下。
女孩被水槍“圍攻”、遭到無理騷擾,行駛在路上的駕駛者被一盆水搞蒙圈......這一幕幕,讓原本熱鬧歡快的畫面消失不再,能感受到的只有以多欺少、以強欺弱的低級趣味。
借“潑水節”名義大搞耍流氓行為,其內核與惡俗婚鬧無異,都是打著“傳統民俗”的旗號,行齷齪猥瑣之事。
可惡俗無論再怎么狡辯,它也不是民俗。
民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是能給一代代人帶來積極影響的因子,是一片干凈且不可侵犯的文化沃土。
尤其在各地旅游經濟百花齊放的當下,如此惡俗不僅損壞傳統節日的聲譽,也給當地文旅形象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如今,多個地區正使出渾身解數突出當地文化特色、展現特色節日活動,可這些特色的突出,首先便是要建立在維護文明秩序、適度表達善意、尊重他人意愿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