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低,燙傷患兒多
病例:上周四,在江寧區打工的朱女士急急忙忙地抱著啼哭不已的兒子來到醫院。原來,早上朱女士將剛剛煮好的一大碗米湯盛起來放在桌上,準備涼一涼再喝,哪知道三歲的兒子因為好奇用手去抓,滾燙的米湯潑下來灑在兒子的胸口,兒子當場被燙傷。
專家分析:氣溫不斷走低,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也忙碌起來,短短數日,已收治燙傷患兒十幾例。
據該科主任沈衛民介紹,近期的患兒多為開水燙傷,有的是因為孩子不懂事打翻或碰倒放在桌上的熱水瓶或水杯,開水從上而下燙傷兒童。
也有洗澡時家長習慣先放開水,忙中出錯,忘記兌冷水就把孩子放入水中而引起燙傷。再有就是最近天氣較冷,家長給孩子用熱水袋取暖,熱水袋漏水而燙傷了孩子。
還有在飯店吃飯時,孩子到處亂跑撞翻熱湯熱水引起燙傷。兒童燙傷的家庭急救處理是否及時,不僅對以后的治療有重要影響,而且對預后影響很大。
但在實際的臨床中,醫生們發現有很多家長當孩子發生燙傷時,只知道趕緊送孩子到醫院求救,卻不知道現場如何急救處理,往往是胡亂扯下患兒的衣服,特別是手臂燙傷時慌亂中扯下衣袖,這樣由于衣物對燙傷表皮的摩擦,經常使燙傷部位的表皮拉脫加重損傷。
還有家長喜歡在孩子的傷口上涂一些牙膏、醬油等所謂的偏方,這樣不僅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有人認為一旦發生了燙傷就要立即送孩子到醫院進行救治,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就燙傷而言,正確的現場處理,對燙傷的程度與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
正確的現場救治不但可以減輕燙傷的程度,而且有利傷口的愈合。
正確的現場處理方法很簡單,首先要除去熱源,用冷水或冰水直接澆到孩子燙傷部位的衣服上,然后脫去孩子燙傷部位的衣物。正確脫去衣物的方法是用剪刀剪開被開水浸濕的衣物,將其去除。
如果是面積不大的肢體燙傷可用干凈的冷水或冰水浸泡2小時,這樣可以減輕損傷和疼痛,如果是燙在其他地方,也可用冷毛巾敷于創面,但切忌摩擦創面。
用冷水處理創面可以中和燙傷皮膚內殘存的熱量,減輕進一步的熱損傷,使創面迅速冷卻下來,此種方法既簡單又非常有效。
對大面積燙傷處理要積極,用冷水或冰水直接澆到孩子燙傷部位15分后立即送醫院救治,但在路上仍可用冷水或冰水直接澆到孩子燙傷部位。
假期末,眼科全爆滿
病例:近日,市民劉女士發現兒子軍軍看東西時眼睛都快瞇成一條縫了,便想在開學前幫他配副眼鏡,結果到醫院眼科一檢查嚇了一大跳,兒子雙眼都要戴300度的眼鏡,并且兩眼還有點散光。
劉女士說,軍軍才上小學四年級,放寒假期間,她和丈夫都忙著上班,沒人顧到他,軍軍每天就知道看看電視,用用電腦,想不到視力一下降了這么多。
專家分析:今天起,南京市中小學將全部開學,記者從南京市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眼科每日的門診病人連續幾天超過300人次,候診大廳坐滿了小患者以及陪同家長,驗光室前幾排一字排開地坐著滴散瞳眼藥水的孩子,配鏡部柜臺外站滿了選擇鏡片鏡架的家長。
據南京市兒童醫院眼科陳志鈞主任介紹,春節長假前后,眼科的門診病人激增,達到300人次左右。
在前來就診的患兒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患兒為屈光不正患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近視、遠視和散光患者。
就診患者的年齡特點很明顯:嬰幼兒多是先天性淚囊炎和早產兒眼底篩查;幼兒園孩子很多是遠視、散光以及由此引起的斜視弱視;學齡兒童多是近視(部分為“假性近視”)。陳志鈞介紹說,每年寒暑假病人爆滿多是因為學生假期用眼不當造成的。
近年來近視眼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令人擔憂。陳志鈞建議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用眼衛生習慣。(1)光線要充足,光線從左上方射來,避免暗影。(2)要姿勢端正,不要伏在桌子上。眼與書本要保持一尺左右距離。(3)要根據兒童的高矮購置桌椅。(4)防止眼睛疲勞,學習時間不要太長,看書40分鐘后要休息10分鐘,看看遠處物體,做做眼保健操。(5)看電視時要注意保持適當距離,每看半個小時休息15分鐘。同時不要讓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機。
此外,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眼睛的健康。五谷雜糧、葷素搭配,多吃綠色蔬菜,不要偏食。如食物中缺乏維生素A容易發生夜盲癥和干眼病,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鉻和鈣,容易患近視。適當的飲食有助于治療部分眼病,平時可適當進食豬肝、羊肝,少吃辛辣油膩食品,有助于眼睛的保護。
有專家指出,進食過多的甜食易患近視眼,因此適當控制甜食的攝入量。
摔傷多,因為骨頭松
病例:上周一,50歲的市民羅女士早上出去買菜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當場就爬不起來,家人將其送到醫院檢查后發現,羅女士的左腿脛骨骨折。這是羅女士今年以來的第三次骨折,醫生稱其頻頻骨折可能是骨質疏松造成的。
專家分析:今年第一場大雪降臨的數天里,因為不少路面有冰凍現象,南京市各醫院的骨折病人猛增。但不少女性頻頻骨折卻和骨質疏松有關系。
南京市中醫院婦科陳霞主任介紹說: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女性尤為突出。
骨質疏松是指單位體積內的骨量減少,骨組織的結構退化,骨的脆性增加,容易造成骨折的一種疾病。
絕經后的女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主要因素是內分泌失調。女性骨丟失率與絕經有關,不論年齡,一旦絕經,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分泌急劇下降,骨丟失以倍數增加。
其次,雌激素水平降低,還會引起維生素D的生成與活性降低,從而干擾腸道內的鈣吸收。絕經后骨質疏松常導致骨強度降低,當受到輕微外力時,甚至無明顯外力的情況下即可發生骨折。
陳霞強調,在步入更年期的婦女或絕經婦女應該注意鈣劑的補充。人體鈣的日需要量:25-50歲婦女1000毫克/日,絕經后婦女1000-1500毫克/日,65歲以上婦女1500毫克/日,但是一般人的鈣攝取量遠遠低于此標準。可以適當補充蛋白質,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對防止和延緩骨質疏松有利。服用一些含有維生素D等食物,也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但不要盲目地補充維生素A、D丸,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癥狀,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膳食中的鈣與蛋白質結合后,才能充分被利用,因此更提倡膳食中補鈣。如喝牛奶,多食用一些谷類、豆制品、黃、綠、紅色蔬菜,蝦皮等。
如果缺鈣嚴重的話,可采用食補、藥補相結合,在步入更年期即通過中藥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等方法來保護卵巢,延緩其功能的衰退,維持女性激素的正常分泌。
二是許多補腎中藥本身具有直接或間接的補鈣作用。如杜仲、龜板、鱉甲、珍珠粉、龍骨、牡蠣等均含有骨膠原蛋白、維生素D,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的水平,有利于骨鈣化和骨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