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們需要高科技、高質量的電腦游戲,只是我們可選擇的空間太少,如果網吧大力推廣寓教于樂的游戲,我們會從游戲之中學到知識,而不是一味地研究網上殺人和結婚的問題。”
“網吧的顧客中成年人不少,但是不會持續長時間地玩游戲,而真正給網吧帶來利潤的,還是晚上和雙休日過來的青少年,他們自制力差,很容易上癮。離開這些青少年,網吧是沒有多少利潤的。”
本報近日連續推出《課間嬉戲小學生一刀刺死同班好友》、《你的孩子在“扮演”什么》、《14歲初中女生半年內結了3次“婚”》等報道后,許多讀者通過本報開通的互動平臺各抒己見。一名自稱在網吧里面從事了兩年技術管理工作的先生透露,網吧的利潤大部分來自未成年人。昨天下午,記者對部分校園的周邊區域進行了觀察……
![]() ![]() |
孩子們甚至會穿著睡衣出現在網吧里。
記者直擊:剛出校門就進網吧
“我家附近有兩家網吧,周邊就是兩所中學和小學,每天下午,我親眼看見很多學生放學后沒有回家,直接進入網吧。如果是周末,這些孩子就會很長時間呆在里面不出來。”昨日上午,家住順德大良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網吧“寄生”在學校周圍是一大現象,而一些學生“學校———網吧———家”這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也說明了當前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 下午四時許,順德區大良街道鑒海路:正是周五的放學時間,路上已經有了三三兩兩身著學生服裝的中學生。
“這個游戲讓我簡直沒法睡覺,我已經進入20級的水平,屬于高手級別了。”記者旁邊,三名著學生服裝的男孩子一邊趕路,一邊大聲交流著網絡游戲的心得和體會。
一學校附近兩百米的地方,一家網吧門前進出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一些背著書包、穿著學生服裝的男女學生從各個路口趕來,進入,交錢,投入游戲中……
“我今天帶的錢可能不夠,等一下你借點錢給我吧!”網吧內,一名14歲左右的男學生一邊開機,一邊對同伴說。
五點半:有著40多個座位的網吧上座率達到八成,其中有18個身穿學生服裝的未成年人,另外有一些著便裝的15歲上下的青少年。著學生裝的成員中,有5名女生。落座后,大家各自很快進入游戲狀態之中,不時傳來氣急敗壞的叫罵聲。
六時左右:現在已是學生們全部離校的時候了,也到了吃晚飯的時間。記者連續走訪三個網吧后發現,里面的學生們顯然沒有將回家和吃飯放在心上,他們已經完全進入了電腦游戲世界。
“今天是周五,明天不上學,他們有些人會玩到很晚的。”一名網吧的管理人員在與記者聊天時漫不經心地說。她說自己所在這家網吧關門時間不會超過凌晨兩點,如果通宵開設的話,有些學生在周末肯定會玩通宵。
聲音一:網吧從業人員
失去學生群體網吧無錢可賺
“網吧里面的顧客成年人不少,但是不會持續長時間地玩游戲,而真正給網吧帶來利潤的,還是晚上和雙休日的青少年,他們自制力差,很容易上癮。離開這些青少年,網吧是沒有多少利潤的。”昨日上午,王先生通過互動交流平臺對記者說,他去年以前一直在佛山一家大型網吧做技術管理人員,現在轉行做了一家網絡公司的工程師。對于網吧的經營方式和利潤來源他非常了解。“離開學生和青少年,網吧光靠成年人顧客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學生缺乏自控能力,除了上課之外就是玩電腦,如果家長缺少監管,這些孩子可以不吃飯、不睡覺連續在網吧戰斗幾十個小時。”王先生說,他清楚地記得,以前在網吧里面他按老板要求對會員顧客進行統計,其中花錢最多,連續上網時間最長就是一些初中生和高中生。
王先生還透露,一次他所在網吧的老板要在外面開連鎖店,要他出去尋找開辦地點,老板給他提出的先決條件就是:一要人流集中,二要離學校近一些。有了這兩個條件,房屋租金高些都不要緊。
聲音二:網游少年
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
在昨日眾多的讀者來電中,一名高三學生與記者進行了半個小時的談話。他說,“現在人人都離不開互聯網,學生同樣如此,只是我們沒有大人那樣多的選擇。”這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19歲高中生承認,盡管他現在正在沖刺高考,但是依然沒有完全擺脫網絡游戲,偶而也會和同學進入網吧玩上一陣。只是,面臨高考升學,大人看得太緊,自己沒有太多機會上網。
“其實,我們玩游戲也是了解科技、了解互聯網的一種形式,只是游戲制造商沒有推出既能夠適合我們成長,又能夠吸引我們興趣的軟件……我和我的同學放學回家,除了做作業,沒有東西可以玩。大人回家有自己的話要談,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們怎么辦?只有上網,但是網上既好玩又適合我們的內容非常少,要不就是枯燥的教學類欄目,要么就是大人的游戲。”
最后,這位高中生說,希望開發商、學校、社會多制造出一些讓他們這些年齡段的人感興趣的游戲和節目,比如可以控制時間,能夠從玩樂中學到知識、學到技能的游戲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