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
2005年12月16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北京舉行“2006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中國發布會,報告的重點是“被排斥和被忽視的兒童”。報告指出,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是一個被排斥和被忽視的群體,國際社會對他們應當采取保護性和包容性行動。
艾滋病與兒童有何關系?如何來關心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記者采訪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負責艾滋病項目的官員許文青。
一提起艾滋病,人們往往想起吸毒、性亂和賣血。大多數人認為,這些行為都是成人的事,艾滋病與兒童離得遠著呢。對此,許文青解釋說,艾滋病對兒童的打擊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兒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另一方面是家庭成員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兒童承受著因此帶來的歧視、貧困、家庭負擔和心理痛苦。2005年,全球每天約有1.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他們幾乎全是49歲以下的人群,其中約1800人是15歲以下的兒童。所以,艾滋病離兒童并不遠,艾滋病問題其實也是個兒童、青少年的問題。
● 兒童成為被忽視的群體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發布的數據,在需要治療的艾滋病感染兒童中,只有不到5%的得到了治療。全球大約有1500萬兒童因為艾滋病失去了單親或雙親。在艾滋病致孤兒童和艾滋病易感兒童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能夠得到公共救助服務。由于艾滋病所帶來的沉重代價,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學校、衛生服務、基本保護,以及其他很多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許文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的境遇。她說,2003年她參與了一個受艾滋病影響的中國孩子和他們家庭的需求調查,這些孩子的家里大都是一貧如洗。這些孩子,尤其是父母剛去世不久的,還處在失去父母的痛苦煎熬中,臉上沒有孩子應有的活潑,面對來訪者,一直低著頭流淚。
許文青說,家庭中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的兒童會受到各種打擊,包括受到社會的歧視與排斥,表現為親戚和周圍人不與他們交往,還因為成人感染了艾滋病不能正常勞動,并需要花錢治病,這時,首先會減掉孩子上學的費用,甚至吃飯的支出也會減少。
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由誰來撫養呢?據了解,在艾滋病致孤兒童和因艾滋病失去父母照顧的兒童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得到了公共救助,還有太多的孩子在孤立無援中成長,過早地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另一些則因艾滋病夭折。許文青說,許多發展中國家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主要是跟著爺爺奶奶或叔叔伯伯生活。在一些艾滋病疫情嚴重的地區,老人們的經濟能力很差,一個奶奶有時需要照顧十幾個孫子孫女,所以孩子們也要參加超負荷勞動。正常家庭里的孩子是在學校上課,而這些孩子卻要為了生存而勞動,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這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不利。
● 關注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
“我們無法等到艾滋病流行的減退才去享有一個童年。對于數百萬兒童來說,他們的童年和將來都取決于現在為解決這些威脅而采取的快速而果斷的行動。”這是“2006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里的一段話。許文青說,2004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國救助兒童會等20多個機構在總結全球經驗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個框架,向各國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的應對策略建議,包括:延續兒童家長的壽命,加強家庭的能力,讓家庭能夠更好地關愛兒童、保護兒童;動員社區為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提供支持;為兒童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包括基本的衛生保健、教育等服務;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讓這些孩子能夠得到長期的支持;通過宣傳動員,讓社會各界認識兒童的權利與需求,及時給予支持。許文青說,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簽署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承諾要為兒童提供基本的衛生保健、教育和保護,這一框架的制定有助于各國政府履行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這些承諾。
據“2006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介紹,今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有關國際組織及政府共同啟動了“全球兒童和艾滋病行動”,以確保兒童和青年人不僅被納入艾滋病戰略,而且也成為它們的核心關注。這次全球行動的目標包括四個方面:到2010年,至少8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婦女可以得到服務,幫助她們防止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她們的孩子;到2010年,至少向80%需要治療的兒童提供逆轉錄病毒藥物或預防性治療;到2010年將青少年感染人數減少25%;到2010年,至少有80%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得到支持和保護。
對于中國的情況,許文青說,和普通家庭相比,中國受艾滋病影響的家庭和孩子的數量并不算很多,只要社區不排斥他們,有能力的還能幫他們一把,加上國家建立的長效機制,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據了解,中國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在2004年至2005年間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保護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的政策,保證這些兒童能夠接受教育、衛生和心理支持等服務。在過去一年半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項目已經覆蓋到所有127個艾滋病防治示范區。這些積極反應使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