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孫一生于上?!〗鈹祵W難題獲亞軍
張媛來自天津 研究心血管病獲季軍
2006年美國“英特爾科學獎”3月14日在華盛頓揭曉。來自猶他州的莎朗·巴布以環保研究獲得冠軍,獨得10萬美元獎金。分別來自加州和馬里蘭州的華裔學生孫一和張媛以數學和心血管研究項目榮膺亞軍和季軍,分獲7.5萬和5萬美元獎金。另外有5名華裔學生也闖入了決賽,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出生在中國大陸,隨父母來美,多才多藝,會講流利中文,上學目標首選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
1.環保女孩莎朗·巴布
冠軍獲得者是來美國自猶他州的18歲女孩莎朗·巴布,她對猶他州的一條河流及其支流的水質進行了跟蹤研究。
細心的巴布發現家鄉的一條河流只有一段水質污染嚴重,由此她開始研究起水質變化的原因。巴布在半年時間里,沿著河流的7個采樣點收集相關數據。通過分析發現,該河流水質惡化的主因是人類活動。這個研究結果對于整個猶他州的水系都很有意義。巴布也希望自己的研究結果能被用于改善水質。
巴布在領獎時對自己的父母表示感謝,因為父母為她提供了無私的支持。曾經因為要趕在天亮之前采集某數據,他的父親也得早起,駕車載著她一口氣跑三四個采樣點。同時巴布也感謝了自己的導師,一位猶他州立大學的助教。她表示,自己將會在明年進入猶他州立大學學習,目標是成為一名環境水文學者?!矮@獎讓我感到意外。我希望這個獎項也可以改變其他人的生活,激勵他們在其感興趣的領域里去冒險去探索,即使他們只是一個初學者?!?
2.致電父母連呼“過癮”
來自加州圣荷西的華裔學生孫一因為解開一個復雜的數理公式名列第二。17歲的孫一出生在上海,3歲隨父母移居加拿大,5歲來到美國。此次他獨自從加州來到華府決賽,獲得亞軍后,喜不自禁的孫一打電話向父母報喜,連呼“過癮”。孫一的父母是化學家,父母的職業對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影響很大。他對記者說,中學生學業當然很重要,但也必須有廣泛的知識面和興趣愛好,關鍵是在其中找到平衡點。孫一會英語、漢語、法語,喜歡游泳,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和數學比賽中獲得過金獎。他的目標是到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主修數學,成為一名教授或科學家。
3.父母營造科學氛圍
來自馬里蘭州洛克維爾的華裔學生張媛以心血管病研究獲得第三名。17歲的張媛經歷更多,近5歲時她隨父母從天津來到阿拉斯加,然后又遷居弗吉尼亞和馬里蘭,小學就轉了四次學。母親吳靜芬說,預感女兒會得獎,但沒想到得了第三名,非常激動。她對記者說,女兒能有今天,其實全靠個人努力,父母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父親張瑞秋說,女兒小時候曾培養她對琴棋書畫的愛好,到高中后學業緊張,但女兒依然參與醫學研究。他覺得競爭環境對女兒促進很大。張媛則認為,做電腦工程師的父母為她提供了很好的科學氛圍,對她幫助很大。她的強項是科學和數學,還在校報當編輯。她說,未來有許多選項,目前尚未最后決定。
鏈接:
7名華裔學生闖入本屆決賽本屆英特爾獎吸引了1500名高中高年級學生參與,最后進入決賽的40名選手中,華裔學生占了7名。他們在華盛頓接受評委會的面試,最終決出前10名。除了孫一和張媛,另外闖入決賽的5名華裔學生分別是:紐約長島的張輝宇(有關天文學的研究);芝加哥的張樂天(研究數學);伊利諾伊州的王欣(有關DNA的生化研究);馬里蘭州的邢春?。ㄓ嘘P癌癥的醫學研究);密歇根州的周聰(材料科學)。
背景:
英特爾科學獎被譽為小諾貝爾獎
“英特爾科學獎”是美國高中學生最負盛名的科學研究獎項,被譽名美國的“小諾貝爾獎”。它的前身是1942年至1998年由西屋電氣公司出資、連續舉辦57年的西屋科學獎。從1999年起,該獎項改由半導體巨擘英特爾贊助,并更名為英特爾科學獎,繼續提供全美高中學生科學研究競賽舞臺。以往共有5位西屋科學獎得獎者后來獲得諾貝爾獎,因此有“小諾貝爾獎”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