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小是孤獨癥,今天第一次來到音樂治療室做個訓,之前有過一次集體音樂課,表現得很不配合,哭鬧了整節課。所以,今天我對他沒有任何的要求,讓他充分適應音樂治療室的環境,讓他適應和我單獨相處。
我為小小準備了一臺中音木琴,一臺小鐘琴,一個手鼓,還有吉他,并準備了許多鼓槌。我希望通過多種的音響吸引他,希望她能和音樂建立關系,然后和我建立關系。不過很有趣的是,小小一進來,就對我手里的吉他產生了興趣,用手去摸摸琴弦,我唱《你好歌》和《小小是個好孩子》,他看上去很喜歡,很放松,并且與我有幾次的目光對視。當我唱他的名字,他能夠明白是在唱他,所以會和我有目光交流。之后,我發現他主動走到木琴邊,于是我就把小槌遞給他,他欣然接受并開始敲,節奏是比較單一平穩的律動。我馬上把木琴的音階改變,使他的節奏能夠更好聽些,并和他一起敲,先是用一個小槌,之后我用兩個,他有短暫的時間在聽我音樂的變化,并且較有節奏的點動,之后他伸手抓走我手中的一個木槌,也用兩手敲,似乎陶醉其中,在這過程中他一會兒離開木琴圍著治療室走兩圈,之后又會玩弄一下吉他。當我音樂停止,他就會過來,敲幾下木琴,我就接著敲,他就又走開去玩小鐘琴或吉他,且嘴中偶爾有“啊啊、咿呀”等聲音,我用他發出的聲音吟唱,他會很開心,會貼近我并用手摸我的嘴。我發現一直被他抓在手里的塑料玩具小老虎,早就被他扔在一邊的地上。他專注在木琴、鐘琴和吉他之間,用木槌或手去敲。
整整一節課都是這樣的,很安靜,很愉快,小小在試探每一件給他的樂器,充滿好奇,這次課是比較成功、順利的,小小對音樂是很有興趣的,接下來的訓練,仍是讓小小和音樂建立關系,讓他知道我是他的協作者。
2.
今天,是小小的第二堂個體訓練課,我還是將樂器選定為木琴、鐘琴和吉他。
一開始,他就表現出對吉他的偏愛。用手去摸,甚至自己抱著比自己個頭都大的吉他走。今天,他對木琴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但是對木槌很感興趣,他把木槌都抓到一起,然后一下子扔掉,再撿,再扔,重復的做著,一遍一遍。我一演奏木琴他就走過來把我木槌拿走,我用吉他掃弦,應合他扔木槌的動作,他一直熱衷于扔小木槌。當我打開鋼琴,用鋼琴模仿他的腳步,他停,我也停。沒有幾遍(8分鐘)他就覺出來了。我用他變化著的腳步變化著音樂,他很積極。之后,我又改變節奏模式,以實驗他能否真的感受音樂和他的腳步是同步的。很不錯——我變,他就有變化,他對模仿自己腳步的音樂很興奮。
他爬上鋼琴,用手彈,之后干脆坐在琴鍵上,左右手交替按下幾個音,我小心的坐在琴凳上,與他面對面,很近,他并不抗拒。我彈低音和弦,右手在最高音彈簡單的單音旋律,并且唱“小小你好”------他有目光的對視。我彈,他就彈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在聽,還是想別的什么,我停下來,他立即自己又開始左一下、右一下按琴鍵,于是我又開始彈,他就停下來,我知道他是不希望音樂停下來,他在用心聽,一直到下課時間了,他都坐在琴鍵 上,面對面聽我彈琴,不肯走。
小小對音樂有反映,有節奏感,以及高音感,希望以后仍能與音樂有更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