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網絡之患猛于虎?(轉)
2006-03-21

 

“有媒體說我是‘戒除網癮專家',我說不是。我所從事的是社會道德重建。我認為,中華民族道德重建已刻不容緩!”這是一位60歲的老人發自心底的話。

  網絡之患猛于虎?

  17歲的高二學生A在他家人的陪伴下聆聽戒除網癮的演講,當聽到一些青少年沉溺網絡,影響了親情、荒廢了學業,可一些游戲開發和經銷商卻因生意做得好,賺了上億元資產時,他私下嘟囔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當學校教師向一位同樣17歲的高二學生X說,“你的父親國外讀博士,回國為祖國做貢獻,你怎么就沉溺網絡荒廢學業呢?”這位學生不知哪里冒出來的火氣,從此與這位老師形同陌路。

  “嘔氣、不交流、談別的可以,就是不能談電腦,您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完全一樣的,怎么就不能和他溝通!”說這話的是一位具有博士學歷的領導干部,與他進行交流的是一位有著20幾年教書育人經歷的學校教師。他們的孩子都沉溺網絡,家長苦無對策。

  家長說,教師說一句賽過我們家長說十句。可學校教師不這么看,“學校教育再怎么緊,不可能天天人盯人。再說,多少年前帶一個班不過40人,現在哪個班不是60到70多人?盯得過來?學校教育怎么也不抵回家那兩天。”有人形容這種現象是5<2。教育管理者的苦衷是,課堂教育可以抓緊,但課余時間無論如何鞭長莫及。就說黑網吧,誰有辦法禁了它?

  與一位網吧經營者交談,問他為何眼睜睜看著這么多未成年人沉溺網吧不回家?難道就知道收錢?他回答,“我下崗沒工作,好不容易籌資開了個網吧,我總不能自己有錢不掙把錢向外攘吧?”

  寧夏石嘴山市今年發生一起9少年活埋一中學生的惡性案件,負責調查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聯合調查結果是,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是酷好上網,網上結識并結為團伙四處作案,最后因報復而將一名15歲少年痛打之后活埋。

  未成年人沉溺網吧不能自拔,那歲數大些是否就能夠自我約束?寧夏賀蘭縣一21歲的大男孩Z因沉溺網吧中專一年便輟學,整天玩游戲。幾次找工作,最長的干了2個月,短的僅半天,現在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和上網,最長的一次離家出走是一年時間,網上最長記錄是6天6夜沒有下來。父母跟他無法溝通,因為這個大男孩講,我大了,你們講的那些我都知道……

  “問題孩子”上網成癮的背后是他們感覺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真正的關愛
  在成年人發出“救救網絡里的孩子”呼喊的時候,“問題孩子”也向社會發出投槍。寧夏《華興時報》小讀者以電子郵件方式致函報社――

  “作為一個沉迷網絡的問題孩子,我冷漠地看著這些‘正確方向引導'、‘美好明天建議'、‘問題癥結分析',我無動于衷。

  我仿佛看到一個少年在激流中沉浮掙扎,岸上一群人高喊:‘快調整呼吸,四肢做青蛙狀……'親人啊!專家教授們啊!你們的大道理我都懂,可這對我沒有用,省點力氣吧!”

  這位“問題孩子”坦誠地說:“真要感謝網絡!沒有網絡,也許我們更多的人會沉淪為罪犯或心理變態者。媽媽,我愛你,真想依偎在您的懷里,聽您在我耳邊輕唱童年的歌謠……而我只能在網絡上告訴您,您知道嗎?我很孤獨。我渴望心靈的交流,在我受傷的時候,在我渴望自由的時候……可我絲毫沒有感覺到您對我的愛。

  您是否知道?有時我恨您。我像個沒有生命的木偶,我的一切言行都無法擺脫您為我鋪設的軌道。作為一個生命,我背負著全家的希望,這個責任已經把我壓垮了。您強加給我的愛,無形中剝奪了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應有的自由與尊嚴。您意識到了嗎?您給我的愛令我痛苦不堪而我卻無法傾訴。”

  “問題孩子”在分析了自己沉溺網絡的原因之后說,“我堅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我會逐漸擺脫網絡的吸引,請給我一些時間和信任,好嗎?我始終認為沉迷網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心靈的隔閡!”

  成年人該怎樣看待青少年沉溺于網絡?

  曾在美國從事18年中美歷史、文化、教育比較研究,有著9年素質教育研究與實踐經歷的美籍社會學學者,現受聘于華中師范大學客座教授的陶宏開,12月3日在銀川向五百多未成年人和他們的家長做“心靈深呼吸”演講時說:“網癮問題出現在未成年人身上,根子在家庭教育的不成功、應試教育的失敗和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戒除網癮沒有靈丹妙藥,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負起責任。”陶宏開在銀川與百余名志愿者做了互動式交流與溝通,同一位因沉溺網絡而輟學在家一年多,被他的父母從連云港帶到現場的17歲少年H促膝交談,并最終使這位少年和家長握手表示了他們之間的裂痕正在得到彌合。陶宏開表示愿意和這位少年交朋友,以幫助他擺脫網癮。

  是何原因讓人們把在國內學歷史,國外搞歷史、文化、教育比較研究的陶宏開和戒除網癮聯系在一起?這緣于他今年5月成功地幫助武漢一名未成年少女成功戒除網癮。從那時起,他所公布的求助熱線就沒有停息片刻,緊接著便有10城市邀他做演講。此前,寧夏《華興時報》連續報道了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的個案案例,60歲的陶宏開受邀來銀川,他直面那些來自甘肅、內蒙古以及連云港和寧夏南部山區經歷過眼淚、勸告,甚或對威嚇打罵都無動于衷的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們,同他們進行面對面撞擊心靈的溝通。

  陶宏開認為,青少年沉溺網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此的詛咒或是無動于衷。他堅持“人是可以改變的”。他說,人們常用“恨鐵不成鋼”來形容對“問題孩子”的無奈。可“鋼”如果真的因為恨就能煉得成,那還要千錘百煉做什么?家長、學校、社會文化管理各方面自覺做起,為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應該的,也是能夠做得到的。不要總想著一下子改變“問題孩子”,多想一想如何改變我們自己,自己能夠做得好些,青少年網癮這個社會問題遲早會有得到解決的那一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