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網友見面了嗎?”“感覺如何?”“新春佳節,難得這么輕松自在,游戲咱不愛玩,上網聊天交朋友去!”……伴隨著網絡的普及,如此種種與網絡交友有關的詞匯在今年的新春佳節成為熱門話題。
說到網上交友,倒不是春節的專利。但喜逢新春佳節,奔波勞累了一年的人們難得放松緊張的神經,覓得短期閑暇。心情好了,交朋結友的熱情也高了起來;加之學生放寒假、上班族休長假,為網友們充分交流甚至見面約會提供了寶貴的空閑時間。于是,節日期間網上交友也和網絡游戲一樣紅火起來。
縱觀人類歷史,從來沒有一種通訊工具像互聯網絡這樣為人們提供了廣泛聯系的可能性。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腦,你就可以足不出戶與遠在地球上其他地區的網友們聯系,就像與鄰家女孩聊天一樣方便。有人甚至說,在網上,孤獨成為純粹的心理名詞,因為只要你愿意,你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與你脾氣相投的朋友,時間、空間、國界、種族都不能阻礙你,唯一可能阻礙你的,就是你寧愿保持孤獨。
網絡交友系統是在電子郵件、聊天室以及ICQ、QQ等網絡技術手段不斷豐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可謂“門派”林立,特色各異。有的人喜歡去特定網站、特定主題的聊天室與相對固定的網友會面,有的人則習慣于通過電子郵件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網絡交友的發展只是整個網絡文化發展冰山的一角。正像許多事物一樣,網絡交友的“雙刃劍”效應也成為許多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隨著春節期間網上覓友人數的增多,其負面效應也比平時表現得更加明顯。一方面浪漫刺激、無拘無束,同時卻又魚龍混雜,陷阱重重。有的學者已經提出,應當通過立法對從事網絡交友中介的有關公司、網站進行規范,使之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為現實社會多增一點光彩,少添一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