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家長教孩子以暴易暴
民進越秀區總支對越秀區4所中小學的調查顯示,約15%的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暴力,有超過30%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曾遭到社會青年或外校學生的勒索、毆打。九成校園暴力就發生在學校周邊的小巷,政協委員為此建議教育部門要會同公安城管部門定點設崗,定時對重點地段巡查執勤,確保學生上學和放學時段的安全。
對于校園暴力的高發黑點,有90%的學生投票學校附近的小巷,72%投票給網吧、游戲機中心及士多;校園內的偏僻角落也是校園暴力的高發黑點。
遭遇校園暴力時,多數學生及家長都會首先選擇告訴老師及校方,但也有超過30%的家長會選擇以暴易暴,有10%左右的家長寧愿息事寧人。
部分學校“諱疾忌醫”
對于校園暴力的原因,超過九成的家長與學生將矛頭指向媒體過多渲染暴力的負面報道。這個觀點也得到老師的支持,老師們更直接指出電影和電視中過多的暴力場面,特別是網絡暴力游戲和動漫里的暴力畫面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更壞。還有超過80%的家長認為校園暴力的發生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系。
政協委員吳雪清表示,學校及當前的教育模式對校園暴力的升級有很大關系。一是道德教育流于形式,部分學生價值取向出現嚴重偏差,對強權政治、黑惡勢力和暴力游戲認同與膜拜的大有人在。其次,部分學校對學習成績差、不聽話、甚至違反校規校紀的邊緣學生,缺乏足夠的關愛與幫助。第三,部分存在校園暴力的學校都不同程度的諱疾忌醫。
吳雪清認為,校園暴力行為的實施者多數都是校園中的邊緣學生,她建議針對邊緣學生建立分類制度,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避險教育應列入必修課
“一旦遇上野外受傷、煤氣泄漏或者地震,有多少人懂得應付或逃避呢?
如果在系統地進行教育的學校里都沒有掌握這些技能,到社會上又能進步多少呢?“一位委員說。
目前廣州市以及各區的中小學都沒有把防災、減災、避險、自救等應急避險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的教育納入正式課程。
民盟越秀區基層委員會的委員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人力、根據中小學生不同年齡的情況,編寫各種應急避險教育教材作為全體中小學生必學課程內容。同時還應把這種教育工作納入檢查評估體系,定期對學校進行檢查評比,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各中小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并實行校長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