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中等職業學校05級旅游專業教室,齊、宋兩學生課桌無人使用。3月21日,宋某將同學齊某刺死。本報記者王貴彬攝
通州區中等職業學校附近,一網吧門前掛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牌子。因網聊糾紛引發命案受到專家關注。
本報訊昨日,刺死同學的中專生宋某父親稱,宋某已被警方拘留。21日,因為在網絡聊天時和同學齊某互罵,宋某持刀將齊某刺死。宋某父親透露,通州警方稱此案已上報北京市公安局。
宋某父親通知派出所
宋父向記者出示了其兒子的拘留證明,并表示,他在得知案情之后,很快就勸服孩子自首了,現在,兒子已經進了通州看守所。
宋父回憶,事發前一天晚上,他看到本來就不愛說話的兒子神情不正常。談話中,宋父得知兒子和同學打架了。宋父回憶,兒子說當天上學時,后桌同學說“網上聊天你罵我”,兩人因此爭吵起來,隨后在教室外動起手來。“兒子當時踹了人家兩腳。”宋父說,當時有同村的幾名同學在場。
宋父當時勸兒子,“別人打兩下就忍著,別再惹禍了”。當晚,宋某表示愿意上學,答應父親不再惹禍了。
事發當天下午4時,宋父聽本村的學生說,宋某用刀把同學扎了,急忙打車趕到學校。此時,他接到兒子的電話,“爸,我把同學扎了,現在在家里”。宋父囑咐兒子:“一定呆在家中不要離開。”隨后,他通知派出所,民警從家中將宋某帶走。宋父對警車上的兒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這回惹大禍了”。
學校召開會議通報此事
昨天上午,通州區教委、司法局相關人員來到受害學生齊某家中,對齊某家屬表示慰問。通州區成人教育中心裴志軍表示,已經對受害學生家人做了安撫工作。
昨日下午3時30分,兩學生所在的學校———通州區中等職業學校,放學鈴聲剛響,5位保安全站在了校門口維持秩序。
保衛科郝科長說,事發當晚和第二天早上,保衛科與中心黨委一起,兩次對教室、宿舍、辦公場所進行安全大檢查。
裴志軍介紹,前日早晨,學校召開班主任緊急會議,通報此事,并讓班主任們在各班召開班會,穩定學生情緒。“從目前來看,學校的教育教學正常進行,未受到此事的影響。”
他還透露,今日,學校將召開全校大會,對學生進行網絡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周末,還要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檢查目前的管理辦法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裴志軍同時也表示,考慮到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目前學校還未將齊某死亡、宋某被拘的消息告訴學生。
昨日下午,北京市教委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市教委已經知道此事,但具體要由通州區教委和通州區政府協調處理。
通州區教委法制安全科王振祥表示,此次學生因網上矛盾導致實際沖突的事件,自去年9月以來還是首例。
學校否認“保安看到不管”
保衛科郝科長說,事發時學校保安并無“看到不管”的情況。因為兩學生起沖突的地點在教學樓后,處于保安值勤地點的視線死角,當天只有一名保安在事發后看到一個男生捂著肚子跑出校門。保安隊長發現放學后有群學生亂哄哄地圍在一起,立即給他打了電話,但等他從辦公室下樓時,事情已經結束了。
當事學生
肇事少年很內向
宋家準備賣房為兒子請律師
本報訊 “我在拘留證上簽字,手都是顫抖的。”昨天下午,宋父在家中說,他正在張羅賣房為兒子請律師。
40多歲的宋父是村中的聯防員,宋母做臨時工,夫妻倆供17歲的女兒和15歲的兒子上學。宋父稱,愿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賠償,一直想和受害人家屬見面,但怕對方情緒過于激動還尚未聯系。
“兩個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宋父眼睛通紅,不停抽煙。
“他是個內向的孩子。”宋父說,兒子在家平時很少跟父母聊天,有什么事情愿意放在心里。家中沒電腦,兒子有時去網吧玩游戲、上網聊天。
由于孩子學旅游專業,父母經常教育宋某,導游需要口才,不能太內向。宋某的臥室放著一張記分冊,上面工整地寫著全班同學的姓名。宋父說,兒子是班級特產課代表,每天拿著這張記分冊,記錄同學的成績。
遇害少年生前很老實
家人稱,齊某經常在家上網
本報訊受害學生齊某家屬稱,齊某是個特別老實的孩子,生前經常在家上網。齊家有兩個孩子,不滿15歲的齊某和19歲的哥哥。本村村民對齊某的評價是,“不相信這小孩兒會打架”。前天下午,齊家圍坐了10余名親屬,房間內煙霧繚繞,地上滿是煙頭。齊父40多歲,他稱兒子特別老實,從沒聽他說過和班里的同學有矛盾。“很溫柔,平時像個大姑娘似的。”齊某的姑父說,這個孩子學習中等,比較愛玩電腦,經常在家上網,父母很少能限制他玩。
“兒子死的不明白。”齊父哽咽地說,直到現在,他也不清楚兒子為什么被害,兩個未成年的小孩怎么會鬧出人命。
校內調查
近7成受訪者曾遇網聊糾紛
有學生表示,在網吧玩游戲常與人互罵
點擊觀看更多圖片本報訊 昨日下午,通州區中等職業學校內,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位學生。將近7成的學生表示,曾經因為網上聊天引發過糾紛。
一位03級的女生表示,自己平時也上網,但是大部分是在家,一般不去網吧,“亂,不喜歡”,她說,她不喜歡聊天,上網就是查點東西,看看天氣預報什么的。她的很多女同學也表示,自己平時上網就是看看電影,看看網頁。跟人用QQ聊天也有,但大多數都是同學。
一位03級的男生說,自己上網主要就是為了娛樂,游戲和QQ聊天比較多,但是沒有去過聊天室。并說和自己聊天的網友差不多都是認識的人,大部分是同學;還有自己班建的群,有時在群里發個圖片什么的,聊天的陌生人不多,但是也和陌生人聊,“反正就是見什么人就聊什么唄”,他說。這位同學還說,有時和陌生人聊時也會因為聊得不高興了就說些難聽的話,“就直接踢他們了”,他說,“有時也和他們對罵,但是最后還是加黑名單了。”
“其實在網吧里跟人發生摩擦的事也有。”一個男生說,雖然自己在網吧里沒有跟人發生過這類事情,但卻看見幾次。這個男生表示,發生摩擦的大多數都是在網吧局域網玩游戲的,比如CS等等。有時候打游戲不太順,玩著玩著就會在網上跟人罵起來,打起來的事也不少。
專家觀點
網聊宣泄仇恨容易走極端
皮藝軍教授推測,事件起因與網絡游戲有關
本報訊對于這場因少年網聊引發的命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長皮藝軍表示,通過網絡宣泄仇恨很容易走極端,他懷疑,矛盾的引發與網絡游戲有關。
皮藝軍分析說,網聊在當今的城市青少年中,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交往方式,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很多青少年都把其當作了緩解壓力、交流情感的重要“管道”,尤其是對于這些處于青春期,不愿與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
兩個少年當時的聊天記錄無從了解,但皮藝軍推測,事件起因不像單純網聊那么簡單,很可能與流行于學生之間的網絡游戲有關,比如因游戲中虛擬財產的爭端形成了矛盾的導火索。
皮藝軍說,與現實中的矛盾相比,網聊中的矛盾沒有人幫忙緩解,完全在兩人之間日益積存,最終到了“非出這口氣不可”的地步。
因此,皮藝軍建議,對于青春期心理不穩定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有節制上網,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但起碼要實現“網絡脫敏”。另外,家長和老師也要注意多主動和孩子們溝通,及時發現其不良情緒,避免其通過網絡解決,最終造成越積越深,走向極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