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華商
“她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等我晚上下班回來給她做,有時一頓飯都不吃,整天坐在電腦前,我拿她怎么辦嘛。”彭女士既心疼又無奈。
昨日本報“央視法制人物重慶‘診治’網癮娃娃”報道見報后,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不少網癮少年的家長,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個孩子沉溺網游的故事。其中,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家住望江機械制造總廠18歲的少女菲菲(化名)連續上網48小時,最終導致尿血、暈倒。
案例1
成長日記記錄母親血淚
在江北望江機械制造總廠工作的彭女士從女兒出生后就開始寫日記,記錄女兒的成長經歷,如今女兒18歲,日記也記了18年。彭女士的日記中,記錄了女兒小時候的歡樂和自己的欣慰,可到了女兒十六七歲時,日記變成了母親的一滴滴血淚。
“菲菲你好狠心,昨晚都不回家,你真的不想回我們這個家了嗎?真的不要媽媽了嗎……”
“菲菲,今天是你成人的一天,你也一直在盼望這一天吧。今天媽媽送你一句話:做一個正常的女孩吧!珍惜生命、珍惜光陰……”
拿著厚厚的日記本,彭女士念著念著,回想起自己在一個個不眠之夜流著淚寫下的日記,淚再次無聲地流了下來,聲音也哽咽了。
彭女士說,女兒11歲時丈夫去世了。孩子一直挺懂事,11歲時還一個人背著小提琴從望江獨自到少年宮學琴。可自從孩子16歲時喜歡上網絡游戲后,整個人就變了,變得不正常了。
網游48小時 少女出現尿血
12月27日上午11點,菲菲被母親從被窩里叫起來,屋子里一團亂。彭女士說,要不是因為記者的到來,菲菲通常不會起得這么早,因為晚上她都是玩通宵,只有在上午才小睡一會兒,中午又接著玩。
彭女士說,今年12月5日,菲菲連續上網玩游戲48小時后出現尿血,被送到廠醫院后被診斷為急性腎炎,醫生說是疲勞過度所致。住院治療4天后,菲菲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打開電腦,玩網絡游戲。
12月11日晚,彭女士做好晚飯后幾次三番“請”菲菲,菲菲終于不舍地離開電腦去上廁所。一會兒,彭女士聽到“咚”的一聲悶響,跑進廁所一看,女兒暈倒在地,雙眼緊閉,不停地抽搐著。
“她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等我晚上下班回來給她做,有時一頓飯都不吃,整天坐在電腦前,我拿她怎么辦嘛。”彭女士既心疼又無奈。
母親急尋良方助女戒網癮
彭女士說,自己每月700多元的工資,女兒上網就要花掉300元。當初在家里為女兒裝電腦是為了讓她好好學習,誰知道她一迷上電腦游戲就變得這樣不正常了,彭女士對此心力交瘁。“菲菲,媽媽需要你呀,你什么時候才能變得正常?”在日記中,一位母親一聲聲地呼喚女兒“歸來”。
為了管住女兒,彭女士試遍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毫無效果。“她一玩起游戲就像著了魔,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彭女士希望有人能幫助她為女兒戒掉網癮,成為一名健康的女孩。
案例2
大學生索網費遭拒 打得父母離家出走
在重慶某大學念大三的王成(化名)因連續索要網費玩游戲遭父母拒絕后,竟然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走投無路離家出走,至今仍無音信。王成因網游成癮已輟學在家。
因王成的父母已離家出走一個月,王成的姑姑向記者講述了侄子的暴行。她說,王成上大學后便迷上網絡游戲,生活費全部拿去玩了游戲。在大三那年,連學費也被王成挪用去玩游戲。
在迷上網絡游戲的兩年里,王成只要一缺錢就找母親要。母親開始還給他錢,后來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拒絕再給錢。王成情急之下便對母親拳打腳踢,逼母親拿錢。
母親開始還不敢對丈夫說,后來實在忍無可忍,便向丈夫說出了實情,希望丈夫能管住孩子。誰知父親阻攔時,王成仍施以拳腳。
在與兒子的“戰爭”中,王成的父母無計可施又絕望至極,今年11月初,他們離家出走。出走前,王成的父母對所有的親戚說,王成已經是大人了,不要再溺愛他,讓他學會如何做人吧。
王成因沒交學費又長期曠課,讀完大三就輟學了。在親戚幫助下,王成在一家公司打工。12月25日,王成拿到了第一個月的400元工資后便消失了,后來姑姑在網吧里找到了仍在瘋狂玩游戲的王成。
案例3
上網被勸阻 初三女生失蹤
本報訊(實習記者 楊四海)昨日,心急如焚的謝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女兒小芳(化名)26日晚與同學結伴去上網,被老師發現并勸阻。昨日,女兒卻失蹤了。
謝先生說,小芳在江北某中學上初三,在校住讀。26日晚11時許,他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芳和同學結伴出去上網,被老師發現并勸阻。昨日上午10時許,他又接到校方電話,稱女兒失蹤了。學校的一位陳姓老師證實了謝的說法。后據學生反映,小芳上午曾到一名已工作的同學小雪(化名)處借錢。但小雪卻在電話中表示不清楚小芳的下落。
為了尋找女兒,謝先生找遍了學校附近的網吧和步行街,但始終未發現女兒的蹤影。
各方說法
市文化執法總隊:將嚴查黑網吧
重慶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負責人稱,執法總隊會加大對黑網吧的查處,減少黑網吧對青少年的毒害,為拯救孩子盡自己的責任和努力。但光靠他們是不夠的,拯救沉溺網絡的娃娃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
網癮防治學者張春良:應有人對此負責
網絡沉溺問題研究學者張春良說,有些網絡游戲商銷售的就是“沉溺”。而重慶的菲菲、王成只不過是中國無數網絡沉溺者的代表。健康的網絡游戲是可以存在的,但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必須要被遏止。這個產業的經營者必須要負起責任,要為它已經和可能造成的污染埋單!
心理咨詢師:網癮孩子其實渴望上進
明生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譚嵐心已幫助過幾十個有網癮的孩子。這幾十名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并不是十分成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沉溺于網絡游戲,從中找到成就感。但他們不是沒有理想,不求上進的孩子。他們雖然陷入網游,但心中還存有一絲的渴望,渴望成功、渴望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