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當美國樂壇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因一場官司不得不當眾露面時,他幾乎嚇壞了忠實的歌迷。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張近乎恐怖的臉,一個因“再造”過度而顯得古怪難看的鼻子。進行過十多次整容手術的邁克爾·杰克遜可謂是整容失敗的典型。可是在中國,愿意飛蛾撲火的青少年不在少數。
一、簡 介
中華美容網,《風險共在 整容變臉先考慮》一文中說:整容最初是一種矯正畸形的手術,在一戰期間開始流行。一戰時,很多士兵都被炸掉鼻子、下巴,這給他們日后找工作和妻子帶來了麻煩。如果這些殘廢老兵們不能自食其力的話,就只能依靠政府的福利救濟。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當時的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成立了專門醫院,由內科、外科和牙科醫生一起研究新的外傷治療手段。美國人就發明了一些新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嚴重的面部創傷。當時《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寫道:“美國牙醫的技巧無人匹敵,因而在法國受到了極大的尊重?!币粦鸾Y束后,整形手術又被打回到醫學界的邊緣位置。有些醫生將他們的手術對象限定在那些有先天缺陷、車禍以及工業事故的受害者,但也有些醫生開始將在老兵身上練就的整形手藝運用到那些對自己外形不太滿意的普通民眾身上,主要是婦女。低齡化是一個極端,甚至有母親帶著年僅3歲的女兒到醫院,要求把女兒整成“美人胚子”,長大好當模特。而據《法制晚報》報道,自1997年至今的數年時間里,18歲以下青少年作美容整容手術的絕對數量增加了5倍以上,女孩早至十三四歲就整容的現象越來越多。
大洋論壇,2001年8月31日,《漂亮的致命誘惑:今夏學生整容忙》一文中說:從專業上劃分,美容可以分為生活美容和醫學美容,生活美容是通過普通的皮膚護理、按摩來完成,而醫學美容必須通過受過正規專業培訓的醫生在特定的場所,用先進的醫學儀器來實施的,這就是人們平日里所說的整容。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容已成為一種較普通的大眾消費形式,而且越是發達的地區,整容更為普遍。美國人一年要花掉400億美元在“制造”美女上,日本、韓國的整容手術的病例是中國的兩倍左右,更多的人相信美是可以通過后天的手段獲取,而并非天生的優越性。
《環球時報》2005年4月25日,《市場規模世界第二 整容風席卷中國》一文中說:中國目前從事整容手術的醫療機構已達1萬余家。全球范圍內,美國的整容業市場規模占據首位,中國緊隨其后排在次席。
二、人數與比例
《天津日報》2003年12月2日,《給“青少年整容熱”撤撤火》一文中說:有媒體說,近來國內一些城市整容業火得不得了!北京一家大型整容醫院“買賣興隆,日進斗金”,最多的一天整容手術達數百例,而且其中青少年占到70%。
人民網,2005年8月5日,Nopro的帖子《“學生整容熱”透視:就業靠本領還是靠臉蛋?》一文中說:據人民日報蘇長虹報道,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濟南軍區總醫院等醫院的美容中心及市區幾所門診采訪中發現,進入暑期,前來咨詢和美容整形的學生人數和氣溫一樣居高不下。這些學生多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約占顧客人數的60%。美容整形中心告訴記者,自6月上旬至今,醫院共接待咨詢者近400人,完成手術150多例。無獨有偶,來自南京的報道說,暑假剛開始,學生整容驟然升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美容中心每天接待咨詢學生達數十人,不少在暑假前幾天預約的學生已經開始接受整形美容手術。
《羊城晚報》2004年7月28日,歐陽四平等《先美容再找工作 大中學生暑假紛紛掀起整容熱》一文中報道:從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科了解到,暑假一到,來該院作美容手術的人明顯增多,就手術例數而言,已比6月份增長了30%以上。而來做美容手術的竟然很多是學生,據資料顯示,不光深圳如此,全國各地大醫院的整容科都接待了眾多的學生“患者”。
《外灘畫報》2005年4月6日,《整容10年毀了20萬張臉》一文中報道:2004年,中國有超過100萬人整過容。熱衷于通過手術改變外表的這些人相信,整容不僅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也能帶來成功。這在國內國外都能找到許多范例,如“中國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又如韓國大牌明星金喜善、元斌、張東健等?!耙陨虾J械诰湃嗣襻t院整形外科的統計為例:1991年全年手術約9000人次,到2002年,病床仍然是170張,但手術總數達到27968人次,增長幅度超過300%?!?月25日,在第五屆上海國際醫學美容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主任委員王煒說。
大洋論壇,2001年8月31日,《漂亮的致命誘惑:今夏學生整容忙》一文中報道: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形科今年暑期美容門診異?;鸨?,來就診的尤以中學生、大學生為主,每天門診量達100多人,最多一天達200人。就這一現象,我們專門訪問了著名的整形美容外科專家陳煥然博士。他說,“今年7、8月份比去年同期手術的病例高出30%以上,比今年其它月份高出50%,其中80%為大、中學生。最驚人的一天,我們醫院僅僅門診部就做了120多臺次的美容手術”。他接著形容,“像我們這樣一家中國最大的整形外科醫院(也是全球最大的整形外科中心),有時候,用整形美容手術來‘打造美女’就像流水生產線一樣。”
浙江在線,2005年8月16日,俞冰清等《李宇春這張臉人氣最旺?剖析青少年整容熱背后》一文中報道:數據顯示,當前進行整容的人群中,大學生最多,占40-50%。但中學生也占了30%-40%,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比例。其中70%至80%的手術集中在面部,如眼睛、鼻子、唇形、眉弓等。
《工人日報》2003年9月2日,楊霞《廣州青少年暑期“整容熱”》一文中報道:近年來,廣州暑期學生整容有逐步上升趨勢,今年人數增加更多。廣醫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王肅生說,今年暑期接診的青少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新華網,2003年12月1日,《“人造美女”引整容熱 天津“削臉”女性增10倍》一文中報道:天津市整形外科醫院盧彬主任介紹說,現在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是來這里做手術的主力軍,其中也不乏十七八歲的中學生。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美容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隆鼻、文眼線、割雙眼皮等小打小鬧的手術上了,接受頜面部整形的人數比往年增加了10倍。這種手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削面,也就是人們將自己過寬的臉型削長變窄。這種手術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有的還要將上頜骨鋸掉一部分,但想做這種手術的人仍然不少。人造美女的消息被媒體披露以后,很多來醫院的人都喜歡和醫生們探討這一話題,有些人本來還擔心整容的安全性,現在算放心了,有先例就更敢做了。
醫院在線,2004年9月4日,《專家認為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慎待整容手術》一文中報道:當前,媒體上大大小小的整容廣告鋪天蓋地地向人們襲來,做整容手術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伴隨這種趨勢,兒童和十幾歲的少年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據美國整形外科協會統計,2003年美國做整容手術的18歲以下青少年達74233人,比2000年增長了14%。這其中包括:年僅六歲的小男孩、小女孩便開始做耳部整容術,十三四歲的青少年有了做隆鼻手術的記錄,將近3700位青春期的少女開始隆胸……
新華網,2004年12月29日,《青少年整容成時尚》一文中報道:上門要求整容的人,年齡越來越輕,連10多歲的少男少女也趨之若鶩。根據《新報》的報道,記者走訪的7名整容師或整容醫生當中便有6人透露,登門要求整容的人,有許多是年齡介于16至21歲的少男少女。吳醫生每個星期接見大約20名年齡介于18及19歲的病人。
《北京青年報》2003年2月17日,《大中學女生寒假忙整容專家:18歲以下慎做》一文中報道: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了解到,在這個寒假里整形醫院的門檻都快被愛美的女學生踏破了。據統計,醫院平均每天要做70臺學生美容整形手術,其中95%是女生。
三、消費數字
鳳凰網,2003年11月17日,葉書宏《拉美整容熱 人均消費高達8000美元》一文中報道:隨著一本名為《最美者生存》的書風靡全球,容貌美丑逐漸被更多的人所關注。近年來,盡管拉美經濟復蘇步伐遲緩,但拉美人用于整容手術的開支不斷增加。有經濟學家風趣地稱:“外科整形行業也許能成為推動拉美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闭{查顯示,61%的巴西人認為長相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多達86%的巴西女性則表示將通過整容手術改善外貌。從1999年開始,阿根廷經濟一直不景氣,該國卻有三十分之一的人花錢接受整容手術;在哥倫比亞,年輕少女們最渴望得到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次豐胸手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為整容狂”不僅成為拉美婦女的專利,男人、尤其是巴西男人似乎也愛上了外科整形醫生的手術刀。據統計,南美洲接受整容手術的人群中男性占10%,其中30%是巴西人。近10年來,拉美地區在全球經濟排名榜上始終停滯不前,拉美人用于整容手術的開支卻增加了兩倍,人均費用高達8000美元。其中巴西是當之無愧的“愛美冠軍”,該國外科整形行業收入年增長率高達30%,去年僅隆胸手術就有2.8萬例。智利僅有1000多萬人口,但每年整形消費高達6億美元,過去5年里增長了近50%;在墨西哥,介紹美容和減肥方法的雜志最為暢銷,例如專門透露明星美容秘方的《浮華》雜志月發行量超過60萬份;在多米尼加,許多旅行社還提供赴美國整形旅游的“套餐”式服務。巴西著名的外科整形專家伊沃·比坦蓋伊指出:“拉美社會正處于轉型過程中,人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在美國和歐洲,人們羞于談及整容手術,但在拉美,這如同生病去醫院一樣自然。”
醫院在線,2004年9月4日,《專家認為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慎待整容手術》一文中報道:醫生們說:“其實,年輕人整容手術的費用并不比成年人的少。據美國整形外科協會的資料,耳部整形一般要2500美元,而隆胸則要3375美元。”
四、原因分析
《羊城晚報》,2004年7月28日,歐陽四平等《先美容再找工作 大中學生暑假紛紛掀起整容熱》一文中報道:一些男生的整容目的顯得非常實際:擁有一個好容貌,以便找到一個好工作。據了解,一些即將畢業的男大學生已成為整容這支隊伍的“主力”。做整形美容手術的男性中,一般做的五官手術是眼睛和鼻子,還有一些男學生來做去痘手術。深圳某大學大四學生。他總是覺得自己的五官不算完美,尤其是自己的塌鼻梁和臉上的青春痘。雖然報紙上電視中到處都是整形美容的廣告,可做整形美容的都是姑娘,小杜有些顧慮。后來他了解到現在也有男子到整形醫院作美容手術,一下釋然了:“既然現在已有男子做了,我還顧慮什么,為了找份好工作,豁出去了!”
《羊城晚報》2005年7月16日,《市井夜話:是誰讓孩子去整容》一文中報道:是誰讓孩子去整容?首先,某些整容機構的做法真不厚道。在整容整形的問題上,青少年應該是最容易被誤導的一群,他們追求時尚、喜愛模仿、消費心態不成熟,易于跟風,互相攀比,在這樣的一群人中間宣傳整形整容,簡直就和騙小孩子的糖果一樣容易。醫者要有父母心,如果這些孩子是自己的,他們身上的缺點會真的是缺點或者真的到了需要開刀的程度嗎?其次,也不全都是整容機構的錯,聽聽有關增高手術的廣告,身材更高會讓你的愛情、工作更容易,讓你在競爭中處于優勢的地位,這樣的價值判斷方式在成人的世界中確實是通行的,父母可能在無形中也向孩子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打扮得更漂亮,才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要多吃鈣片啊,個子才能比爸爸媽媽高啊,甚至以前也曾經有媒體報道,爸爸媽媽甚至把給孩子整容當成畢業禮物。父母寵愛孩子的同時,也教給了孩子一套世俗的判斷美丑的標準。而這些教育,恰好也幫了某些整容機構的忙。孩子過早接受了成人世界的潛規則,接受了父母和整容機構的暗示,他們還來不及在身體上發育成熟,在思想上獨立判斷,就已經讓自己的身體挨了一刀,如果他們長大以后后悔這樣做,又能怪誰呢?
《中國青年報》2003年 12月19日,任常青、桂杰《女大學生整容熱》一文中報道:校園網上曾流傳一則調侃人長相丑的幽默,其中有“你長得違章,你長得好像車禍現場……”這樣開玩笑的話。但一位在讀大學生笑過之后,表示對此類幽默難以接受。他說,長相確實是同學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有些同學十分在意自己的長相,甚至與自信心相提并論。
《北京青年報》2003年2月17日,趙新培《大中學女生寒假忙整容專家:18歲以下慎做》一文中報道:寒假期間為何會出現學生整容熱?據整容醫生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寒假過后大學生面臨畢業分配,誰都愿意以一個完美的形象進入新單位,面對新工作;二是進入3月份,北京大型的求職招聘會一場接一場,漂亮的外表至少能讓招聘單位打個較高的第一印象分,和對手競爭時就多一分優勢;三是女中學生盲目追星。對此整形醫生提醒愛美女孩,面對整容應多些理智,由于未成年人身體各部位仍在發育,18歲以下的青少年應慎做隆胸、抽脂、割雙眼皮、隆鼻和嘴唇造型。
《沈陽晚報》2005年8月18日,《暑假孩子都在忙些啥?美容院女孩排隊等變臉》一文中報道:記者來到該院整形美容外科候診室,見到數位學生模樣的候診者,其中以女性居多。她們有的是父母陪著前往,有的是同學好友相邀而來。有的是想點去臉龐上的黑痣,有的是想割雙眼皮,還有的想改變臉形。通過攀談記者得知,其中一部分是剛剛高中畢業的準大學生,她們把整形納入了進入大學的一種準備,希望整形后的自己能在新學校、新環境里更好地生活和學習;一部分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就業,她們對于自己的容貌并不自信,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她們決定去整容;另外,還有一些男大學生,他們大多想割雙眼皮和隆鼻。一名男生稱,由于長相不好,他在找家教工作時屢屢碰壁。“一個人的內在氣質和學識很重要,但外在形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P>
大洋論壇,2001年8月31日,《漂亮的致命誘惑:今夏學生整容忙》一文中報道: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上海母親,在解釋其為何帶女兒去做整容手術時說:“本來我也不接受整容這種方式,可眼看著女兒因為容貌上的缺陷而在學校里承受那么重的心理壓力,所以我才決定讓她整容,現在看來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就這么一個女兒,我希望能盡量幫助她將來生活、工作得更好?!逼恋慕洕鷥r值有多大?最直觀鮮活的例子來自于影視明星們,他們漂亮、搶眼,并且被打造得過于完美,他們可以徒有其表,修養、資質、技能都可以“將就”,漂亮的他們擁有名譽、金錢和地位。整容就成了影視明星們獲取利益的最佳投資,從雪兒、黛米·摩爾到如今的“小甜甜”布蘭尼,歐美的明星整容之風已盛行多年,美國的最好的整容醫生都集中在好萊塢,貝弗利山莊旁集中了世界最多的整容診所,有一位叫弗山的整形醫生在《洛杉磯》雜志上登了8頁廣告,畫面上擁有豐胸、玉腿、完美臉蛋的美女靠在法拉利汽車旁,廣告語寫道:“法拉利制造汽車……弗山制造美女。”而今,韓國影視明星做整容的決心和行動來得更為徹底,據悉,韓國的影視界,做整容手術的比例高達98%。不知整容是不是為“韓流”掃蕩亞洲也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美國德州大學的丹尼爾·S·哈默梅什教授與密歇根州大學的比德爾從1994年開始對美國、加拿大的幾千個家庭進行調查和分析,他們最近公布的結果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被訪者自認為不幸屬于“丑陋”之列的工作男人占9%,他們賺取的薪水比長得英俊的男人低9%,被劃分在“長相在平均水平以上”或“英俊”的工作男人為32%,薪水也多5%;同樣的方法分析職業女性,丑的職業女性薪水少5%,美女則多賺4%。這兩位專家指出,這一研究并不表明長相丑便注定一生受窮,其他因素也很重要,但美男美女,特別是美男,其外表能讓他獲益。目前,國內以貌取人在職場中也表現得更突出,很多公司招聘時就明文指出:身高不低于多少、外貌端正、外貌佳者從優等,大學里甚至發生因為丑陋而被拒絕于校門之外的事,難怪越來越多的人為自己的外貌惴惴不安。在上海、北京、杭州、廣州等地,許多大學生就業前紛紛前去整容,想辦法先取得一張有力的“推薦信”。王鋒指出,媒體的影響是整容風行并波及青少年的重要原因。滿街是鋪天蓋地的美男美女照片,他們用迷人的微笑誘惑著人們,然后又是鋪天蓋地的美容整容廣告,廣告里暗示著誰都可以被打造得完美如明星。這種前后邏輯怎不讓人懷疑是媒體與美容院聯手搞的“陰謀”?!半娨暤挠绊懜??!蓖蹁h說,“電視對觀眾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人被動接受。電視里充斥的是各種各樣的明星,而對明星的宣傳只停留在其鮮光的表面,而缺乏內在的精神層面的探究。再加上社會上流行的功利心理,讓年輕人怎不去追尋馬上見效的東西,表面化、及時化更讓人貪得無厭?!辈还苁且蜃沸钦莸?、為別人整容的、還是整容上癮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缺乏自信。長得像個明星,或長成被別人羨慕的美人,能令人感到榮耀并產生社會能動感,人類的趨同性決定人人都怕自己不被別人認同,不為全社會的價值觀認同。崇尚自我、崇尚個性,本是整容業繁榮的原動力,可最終卻成為趨同的手段,地球人仿佛總在不停地繞圈圈。
《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年6月,張敏《對女大學整容現象的思考》一文中說: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騷動不安并強調視覺效果的社會,外在美一直影響甚至左右著人們的判斷力。女性的外表幾乎成為社會評判女性美的主要標準,而且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與男性也不一樣,女性的外在美對她們的生活、事業的發展都可能有很大的影響。作為知識女性的女大學生也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加入到整容的隊伍中。概括而論,女大學生整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自我認知偏低是女大學生整容的內在原因
(1)自我認知低主要表現為自信心不足。一部分女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各方面表現都出類拔萃,父母呵護,老師關愛,形成了強烈的優越感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到了新的環境,尤其是人才濟濟的大學里,一旦失去了以往優越的地位,她們中有的就會出現強烈的失落感,導致自卑。為了在新的集體中得到充分的關注和認同,就會盲目采取各種手段(如整容)、方法來表現自己,突出自己,以達到引人注目,滿足自己虛榮心的目的;有的則陷入心理誤區,把所有的不如意和失敗都歸于容貌不出眾,希望通過整容來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漠視”,達到重塑自我的目的。
(2)自我認知低還表現為部分女大學生成就意識偏弱。相當部分女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存在目標失落和模糊的問題。她們把上大學作為人生奮斗的頂峰,覺得能夠上大學已經很不錯了,缺乏干事業的雄心大志。由于在個人發展上缺乏目標,學習失去了動力,一些女大學生變得胸無大志、懶懶散散,進取意識淡漠。它們在考慮未來時,很少想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歸宿,只想將來能有一位令人羨慕的丈夫。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及天津師范大學所做的專題調查中,大多數女大學生認為,以往婦女提倡的男女平等,是在生存競爭中沒有保護和照顧的平等,這種解放的沉重代價是婚姻家庭的松散和女性魅力的喪失?,F在,女大學生不愿再付出這種代價,轉而追求一種更為實際的生活道路。有33.9%的女大學生贊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且女性支持率還高于男性5.2個百分點,達到36.4%。不僅如此,臨近畢業,許多女生家長迫于女兒的就業難的壓力,也出現“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諸多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失去自我,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定義在自我狹小的圈子里。她們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女性中也算是有檔次,再加上一張佼好的面容,就會擁有一張通往幸福之路的通行證。她們不注重個人內在素質的提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形象包裝上,想通過整容這條捷徑實現個人的人生追求——要么尋找一個堅實的“靠山”,要么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2.社會文化的誤導是女大學生整容的外部原因
(1)大眾傳媒對女性形象的誤導。2001年11月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大眾傳媒通過對社會性別的文化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現實社會中男性女性的生活選擇。大眾傳媒宣傳和提倡什么形象,就會強化某種形象和觀念,有時甚至起誤導作用。一方面,以電視中的商業廣告為例,我們不難發現廣告中存在著大量的女性角色定型或者女性模式化現象。由于女性形象大規模的進入商品交換活動,并且被作為行銷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被“物化”和“商品化”的傾向。多數廣告展示的是年輕、漂亮的女性,并向廣告受眾暗示:作女性,其價值就在于美麗、年輕。所以女性要自信,就必須要尋求美麗,尋求年輕。另一方面,不少報刊、雜志的封面封底、大街上巨幅宣傳海報等等也大量采用“美女形象”。告訴女性就要做“美女”,告訴男性就應選擇這樣的“美女”。再有,網絡作為人們了解信息的一個新的平臺,已走進普通百姓家里。網上各種信息呈爆炸之勢,也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各種女性網站形成互聯網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綜觀女性網站,占主導地位的是女性美容、兩性情感、婚姻生活等風花雪月內容??傊?,這些現象背后蘊含著這樣的判斷:女人的價值在于時尚美麗,而男人的價值在于事業成功。大眾傳媒對女性的“美女”角色定型或模式化,導致女性自我的喪失,更重要的是它不斷向年輕的一代灌輸著傳統的價值觀念,特別不利于青少年,尤其是女青年的人生追求、人格發展和社會適應。即便是作為知識女性的女大學生也不例外地受其影響。
(2)明星整容對女大學生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影視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包括服飾、穿著打扮甚至容貌都成為人們尤其是青年人效仿的對象。在中國的臺灣,許多青少年的整容,往往是指定的當紅日本明星作為參考。為投其所好,許多整容醫生的個人網頁里都附有日本偶像的照片,供個人參考。另一方面,眾多的影視明星,都漂亮、搶眼,即使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徒有其表,修養、資質、技能、素質只是“將就”,但靠漂亮,他們仍然擁有名譽、地位、金錢。所以整容成了他們獲取利益的最佳投資。據悉,韓國的影視明星,做整容手術的比例高達98%。而美國藝人們一年花在整容上的錢超過一億美元。這在無形中告示年輕人:“漂亮=資本=金錢=榮譽=地位”。這對于思想開放的新一代女大學生,無疑起著很強的示范作用,為了追星,紛紛效仿。在武漢甚至出現女大學生拿著明星的照片,向整容師“定購”容貌。
3.就業難是女大學生整容的現實原因
女大學生就業難、待遇低是目前導致女大學生整容的現實原因。近年來,很多女大學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都會和性別歧視“致命邂逅”。雖然社會各方一直都在呼吁就業市場上的男女平等,可一些用人單位仍然是我行我素,在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上,公開打出“只限男性”或是“男性優先”的字樣。即便需要女性的單位,在女性二字后面往往也會出現對諸如“身高、容貌、氣質”等有特殊要求的附加條件;還有現在許多用人單位更愿意招收已婚女性,原因是招收已婚女性可以免去休產假給單位帶來的麻煩,同時已婚女性因為有家庭、丈夫、孩子的牽掛,工作更需穩定,不會經常跳槽。這樣一來,女大學生就業不僅要和眾多男生搶飯碗,還得和已婚的有工作經驗的女性搶飯碗,這使得女大學生就業始終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江蘇省婦聯針對本省《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10周年情況進行的專題調研顯示,有80%的女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有34.3%的女生有過多次被拒經歷。在同等條件下,男生簽約率明顯高出女生8個百分點。這種現象的直接結果是女性職業成就障礙的加大導致了女性的退縮畏懼心理。同時也使女大學生背負上巨大的生存壓力。亞里士多德曾說過:“美是比任何介紹信都有力的推薦”。女大學生為了取得這張關系自身生存與發展的介紹信,只有被動地屈從社會對她們的不公而盲目的改變自我,于是相當部分的女生不惜一切手段,為在就業中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加入到整容的隊伍中。據2000年11月13日《商務晨報》報導,某大學外語系4年級女生葉某,才貌雙全,為了畢業后能穩獲一家外資企業一份“有頭面、薪水高”的翻譯工作。在忍受一番“開膛剖腹、傷筋動骨”的痛苦之后,取下了胸腔內最下面的兩根肋骨,擁有了夢寐以求的瑪麗蓮·夢露似的絕妙的“魔鬼身材”。但從此后,生性活躍的她,再不敢劇烈運動,甚至連公車都不敢去擠。這種為就業不惜傷害和摧殘自己身體的現象,不僅是作為一名知識女性的悲哀,也是我們這個文明社會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