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 例
《北京青年報》2003年2月17日,《大中學女生寒假忙整容專家:18歲以下慎做》一文中報道:據了解,女大學生們的整容項目比較簡單:割雙眼皮、墊高鼻梁。院方統計,寒假期間醫院整形科每天的門診量達100多人,最多的一天,整容手術做了112臺。而女中學生的整容計劃顯得太不切實際,她們都是些盲目追星的少女,拿著自己崇拜的明星照片登門,點名要做趙薇的眼睛、鞏俐的鼻子、舒淇的嘴唇、林青霞的下巴。“最多被拿來做參照的明星是金喜善。”陳煥然醫生說。不過這些女孩的過分要求都會被醫生拒絕,因為追星的沖動使她們的審美能力變得十分片面。
大洋論壇,2001年8月31日,《漂亮的致命誘惑:今夏學生整容忙》一文中報道: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陳煥然指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來做整容手術的女孩中,本身相貌中等偏上的居多,丑女孩卻非常少見。他認為是丑女孩可能已經放棄了,而且“工程”太大,“預算”太高。略有姿色的女孩已從自己的外表中受益,從而認為更美就會更多受益,這是否也是漂亮女孩更要整容的原因? 陳煥然博士指出美容手術中98%的病例集中為5大類手術:(1)眼部——割雙眼皮、除眼袋;(2)鼻子——隆鼻,糾正歪鼻、駝峰鼻;(3)拉皮、除皺;(4)隆胸;(5)抽吸除脂。而大、中學生以做割雙眼皮、隆鼻、隆胸的居多。但有些類型的就診者他是會斷然拒絕的:首先是一些盲目追星的少女拿著自己崇拜的明星照片來,點名要做趙薇或楊恭如的眼睛、鞏俐或朱茵的鼻子、舒琪的嘴、林青霞的下巴,不管別人的某一部分與自己的五官、臉型、氣質是否符合,像這種盲目追星并審美修養低下的人,他都會請她們回去。還有就是整容的出發點有問題的人,有的女孩兒不是為了自發地想改善自己的容貌,而是由于男朋友不喜歡自己的某一部分,就想整容把它改掉,這樣的心態是不健康的,他也會拒絕。杭州有一位26歲的女研究生,因為男朋友不喜歡自己的下巴,就去做了整容手術,后來與男朋友吹了,又把下巴改了回去,后來又想談戀愛,又要改下巴,終于被醫生拒絕了,這種有輕度強迫癥的人并不是缺少一個好下巴,而是缺一個心理醫生。被陳煥然拒絕的還有一種就是做整容上癮的人,當有的做過整形的人一旦對手術的恐懼感減輕、忍耐力加強,就會覺得整容手術是一件很簡單輕松的事,而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一會兒整整這兒,一會兒整整那兒,整來整去,臉上身上沒有一處是原裝的了,社會現代醫學水平已很高,但很多新興技術和材料還有待時間驗證,整容上癮無異于拿自己的身體當實驗品,就不怕并發癥有可能導致的痛苦嗎?陳煥然提醒青少年做整容手術前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以免將來引起“整形依賴癥”。
《環球時報》2005年4月25日,《市場規模世界第二 整容風席卷中國》一文中報道:能被普通百姓接受的價位、充斥市場和媒體的宣傳,這些都是引發中國整容熱的因素。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除女性和青少年之外,接受整容手術的“患者”中,同樣不乏成年男性。豐唇、隆鼻以及克隆好萊塢著名影星約翰·特拉沃爾塔的下顎,是男性外科整容手術中最普遍的幾種。據北京一家整容診所透露,接受整容手術的“患者”當中,男性比例已達10%。20歲的女學生李菲(音)準備接受雙眼皮手術。面對記者,李菲說:“手術之后,我的擇業面將會拓寬,而且找到如意郎君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割雙眼皮已經成為最受當今中國女性歡迎的一種整容手術。
《工人日報》2003年9月2日,楊霞《廣州青少年暑期“整容熱”》一文中報道:據廣醫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王肅生觀察,除了學生人數多之外,今年暑期還出現了要求整容者低齡化以及拿著明星照片要求按“照”整容等新現象。王肅生說,前來要求整容的青少年中,70%至80%是希望割雙眼皮和隆鼻的,也有部分要求對唇形、眉形進行修整。他曾經接待過一位14歲的女學生,由媽媽陪同一起來,說是要把單眼皮改成雙眼皮,最后沒有被接診。王肅生說,整形美容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心理狀態,小女孩才只有14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美的認識角度和認識層次也將不斷發生變化,而且她還處在身體發育過程中,身體組織結構也未穩定,是不適宜施行整容的。今年暑假,廣醫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接診的青少年中,最小年齡的是16歲的中學生。整形外科醫生注意到,前來要求整容的青少年中,不少受到媒體對娛樂圈明星報道的影響,拿著海外明星的照片過來,希望照著樣子整容。有位18歲的學生,帶來了一位韓國影星的照片,要求也把她的下頜做成跟明星一樣,結果沒被接診。
《今日早報》2005年8月16日,俞冰清等《李宇春這張臉人氣最旺?剖析青少年整容熱背后》一文中報道:杭州某大學的一位女大學生,不久就要前往荷蘭留學。由于歐洲的審美觀與國內有很大區別,為了盡快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也為了給新同學留下美好的印象,開始全新的人生,她決定去整形醫院改臉型。由于改臉型是個大手術,是要動骨頭的,需做截骨手術、顱骨移位、拼接等,還要全麻,住院,并有一定的危險性。女大學生和父母一說,父母堅決不同意。怎么辦?女大學生干脆豁出去了,使出“殺手锏”——以自殺相逼,向父母威脅施加壓力。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妥協了。我們再來看看來自某家整形醫院的個案實錄。A:一位女生一進門就開口希望醫生為她“做”一個酒窩,而且特別要求“只做一個”。醫生不解,問她為什么“只做一個”?她得意一笑,“不對稱,才美呀!”原來,在她隱秘的內心,“一個小酒窩”才“獨”具魅力。B:一只耳朵上打兩三個孔,現在我們也見得多了,不新鮮了。但就是有那樣一位少年,一上來就要求一口氣打六七個孔的,說是為了“更有個性”。這樣的審美時尚,連整形醫院見多識廣的操刀醫生聽了都目瞪口呆。
《鳳凰衛視》2003年6月18日,《大考結束后廣東青少年學生興起整容減肥潮 》一文中報道:大考結束后,廣東省興起一股學生整容減肥潮,有些醫院整容顧客中九成都是剛考完試的學生。據了解,這些學生是趁著考完試的空檔來修整門面,而且許多在考前就與父母約好,將整容當成一種獎勵。長得俏皮可愛的“小王”則是為了左臉龐的一顆黑痣求助醫生。她說,考前就與母親訂下“君子協定”,約定只要她認真復習備考,大考一結束,就帶她做去痣手術。
二、代 價
《環球時報》2005年4月25日,《市場規模世界第二 整容風席卷中國》一文中報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至少有20萬起因整容引發的醫療糾紛。也許,這就是中國社會“變臉”的代價。
鳳凰網,2003年11月17日,葉書宏《拉美整容熱 人均消費高達8000美元》一文中報道:“人造美”是有代價的。據泛美衛生組織統計,在阿根廷和烏拉圭,至少有10%的青少年因盲目追求不健康的美,而患上不同程度的飲食混亂等疾病;在秘魯,多達80%的外科整形診所未經官方注冊;在多米尼加,2%的整形者在手術后因感染死亡。
《北京晨報》2004年9月6日,代小琳《陳煥然的矛盾:整容專家“反對整容”》一文中報道:消協去年公布數字,整容業10年毀了20余萬張臉。陳煥然說,20萬張臉被毀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一大部分女孩并不適合整容。用陳煥然的話說就是:“材質不好。如果再強求整容,那么需要改造的工程太大,必然會破壞一張臉的自然和諧,得不償失。所以也就出現了有的女孩是越整越丑,越丑越整的惡性循環。”
《沈陽晚報》2005年8月18日,《暑假孩子都在忙些啥?美容院女孩排隊等變臉》一文中報道:——病例:吸脂后美腿變瘸。再有半個月,17歲的花季少女小葉(化名)就能實現多年夢想——當一名空姐。然而,由于一次失敗的吸脂手術,原本有著一雙健美雙腿的小葉,再也不敢穿短裙了,而且走起路來也有些踉蹌。8月16日,記者采訪到不規范整形給青少年造成的種種傷害。 當日,在沈陽軍區總醫院整形科,劉曉燕主任向記者介紹了小葉的遭遇:一個月前,考上空姐的小葉嫌自己大腿太粗,就找到一家美容整形中心做了雙腿吸脂手術。然而,吸脂術過后,小葉的腿確實瘦了,但因為手術操作不當,術后雙腿出現坑洼不平現象,而且皮膚變硬失去彈性。對此,需要一系列漫長的修復治療才能緩解病情,但永遠無法還原線條優美的雙腿了。“我實在太后悔了,沒想到追求美反倒落得這樣的結局!”17歲少女小葉流淚說,“都怪自己選擇整形機構時太過輕率!”“小的整形手術也可能留下終生遺憾!”劉主任講,某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女學生小劉,在一家小美容院做了面部“除痣”手術,但術后發生感染,右半張臉皮膚壞死,需要重新植皮,膚色能恢復如何還不確定。
《天津日報》專副刊-滿庭芳-第7版,2003年12月2日,《給“青少年整容熱”撤撤火》一文中報道:日前聽一位當外科醫生的朋友說,整容是暴利行業,這也是許多人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許多整形外科醫生沒有經過資格認證就操刀上陣。由于技術水平低下,也常常導致毀容的慘禍不斷發生:想割雙眼皮,術后成了“三眼皮”;想要“換膚”,卻換來了“花臉”;想做“隆胸”,卻成了傷殘。據《人民日報》一篇報道說,近10年中,有20萬張臉毀在整容中,實在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