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紅蘿卜!”3月26日下午,在廣西南寧市石埠街忠良村的菜地里,幾個穿著整潔的城里孩子看到農(nóng)民剛剛從地里挖出來的紅蘿卜,激動不已。
花生是長在樹上還是地下?木薯的莖是藤嗎?豬是不是用雙腳走路?……這些鄉(xiāng)下孩子覺得滑稽可笑的問題,在一些城里孩子那里卻真是問題。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由于孩子自小在城市長大遠離農(nóng)村,雖然每天都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肉食,但真沒見過長在地里的蔬菜,養(yǎng)在欄內(nèi)的家禽、家畜。
家住廣西南寧市民族大道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經(jīng)常利用周末時間帶6歲的兒子明明到鄉(xiāng)下去“開眼界”。她說,明明每次看見豬、雞、鴨等都很興奮,在明明的相冊里,有許多他在豬欄、雞舍邊的留影。
小學退休教師覃春業(yè)認為,由于家長工作忙,而且交通不方便,城里孩子對農(nóng)村事物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書本或影視作品中。特別是對兒童影響最大的動畫片,片中的動物很多是像人一樣站著走路、會說話的,脫離了實際,所以讓孩子認識真正的豬,見見地里長的紅蘿卜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