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切都沉入人生的低谷。”一個12歲的少年,為了20元錢揮刀殺人,接下來要在少管所里度過13年時光。
他不愛說話,總是躲在角落里。一位義工老師發現了他,并關愛著他。
他在日記里
一次沖動:為了20元12歲孩子殺了人
撫順新撫區的小寒(化名)今年15歲,可他卻已經在少管所中度過了3年本應自由的花季年華。小寒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對他卻有求必應,養成了他花錢大手大腳的惡習,除了早戀外上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3年前,為了搶錢一時犯糊涂的他舉刀刺向一名中年婦女,可是受害者兜里僅有的20元錢卻讓他不滿足,撕毀那20元紙幣,他再次舉刀刺向對方……
當場被抓獲的小寒以搶劫殺人罪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從此,他便生活在海城遼寧少管所內,與他相伴的是深深的悔恨。
在省教育廳昨天舉辦的學習胡錦濤同志“八榮八辱”榮辱觀座談會上,當撫順北臺小學李威校長講起這些事時,有些哽咽,她拿出一本微微泛黃的日記本告訴記者,這本日記是小寒專門為她而寫的,里面記錄了他從剛入獄時的郁悶到現在些許開朗的點點滴滴。
翻開日記本,雖然字體幼稚又有錯字但很工整,從2005年7月22日到2006年1月6日,100多天里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記錄,中間穿插著小學生們鼓勵少年犯的剪報,小寒在剪報旁寫著“在不久的將來我想我會和你們一樣的,我不會讓你們失望!”
一本日記:少年犯
2005年7月22日晴
我想以后會有機會讓我把肺腑之言講出來的,從今天開始我要聽
2004年末,撫順北臺小學校長李威申請到遼寧少管所做志愿者,每個季度到少管所講課,平時給孩子寫信,過年時給他們寄賀卡。
一個叫小寒的孩子引起了她的注意。聽完她的講課后,很多孩子都會圍著她問長問短,只有小寒不主動交流,他的眼神中透露的孤獨和壓抑也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聽少
2005年8月2日陰
每次接見或來郵包,都很想家,望著天上的星星不知道爸爸媽媽都好嗎……遠方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同時我也下定了一個決心,在下半年的6個月里我好好干活,聽隊長的話,爭取明年減刑,也給爸爸媽媽大姐他們一個驚喜。
李威說,小寒內心的壓力很大,同時他又是一個不愿意說話的孩子。相對來說,心理不太健康,內心起伏比較大。所以她會刻意的多給他講些積極健康的故事,引起他的共鳴,逐漸的小寒肯說實話了,也愿意傾訴了。小寒從最初的郁悶到開始知道懷著感恩的心去想事情,甚至對父母也有了更多的體諒
2005年8月23日晴
大門外的人在理論上能知道“珍惜時間如珍惜生命”,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只有這里面的人包括我才會知道珍惜生命,懂得認識時間的可貴性。
每次去少管所,小寒都纏著李威讓她講講外面的世界。李威問過他“你以后走向社會,社會不接受你怎么辦?”小寒想了半天才幽幽的說“沒想過”。不過他又很樂觀的告訴李威,爸爸媽媽已經替他想好了,現在攢錢給他買輛車,出去后就開出租車維生。
2005年11月5日晴
身邊刑期最長的五年,回頭想想我的刑期,心里又添了一份壓力,也很不平衡。
在少管所里,小寒每天都要接受勞動改造,機械性的勞動讓他知道自己所受的懲罰,他一直都認為這只是法律的一個程序,甚至帶著厭惡的情緒。
但是逐漸敞開心扉后,小寒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計件任務,他開始想著學習一技之長,他告訴李威,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出去以后更好的生活。
2005年11月18日晴
我看了看賬上的錢,還是
曾經為了20元舉刀殺人,現在卻知道攢錢。李威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毫無原則,造成了孩子奢侈、放縱的性格,很多孩子不懂愛是需要回報的。像小寒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卻因從小錯誤的教育導致如今的結果
2005年12月21日晴
不知怎么了我發現快樂跑哪兒去了,我的一切都沉入人生的低谷,我覺得我應該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的想,我怎么了,我該怎樣的過以后的生活。
雖然每個月都會給小寒寫信打電話,每個季度會去看他,可是李威還是有些沉重的說:“我能幫他的太少了。”孩子們面對的是步入社會后與社會的正常接軌,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外,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精神和文化上的滿足,可是現在他們所獲得的卻少之又少。
2006年1月1日星期天天氣晴
回想三年前就像昨天一樣,我也有著如詩如畫的年華,校園里同樣殘留著我青春的縮影。今天放假看著同犯都挺高興,可我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往(望)著鐵窗外的陽光直射著我,如果把墻內比做淚雨紛飛灰蔭蔭(陰陰)的世界,那么墻外就是一個心蕩神游的樂園。
在日記的最后,小寒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正如李威所說,像小寒這樣的孩子,他們時而沮喪時而憧憬,他們需要的是及時的心理調節,同時父母的逃避將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傷害。
李威說:“很少有人愿意聽我說少管所的事,他們總覺得與自己無關。”于是,她也想借今報向社會呼吁,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不僅僅為少管所的孩子們提供物資,更多的是給他們關心和教育。
最重要的是,她想借小寒的事情讓更多的家長醒悟,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榮辱觀教育缺乏,孩子知道殺人是犯法卻不知道這是錯的,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從小就明確知道是非對錯。
一點建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投資
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
若請相關部門考慮“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進行財政預算”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話題,因為,這種預防似乎無法測算。
但是,任何一名少年犯在被判有期徒刑前后,社會不僅必須為其啟動偵查、起訴、判決等活動付費,還必須為其付出監獄建設、管教人員工資、矯正性教育、衛生等費用。如果以同等的資金、同樣的財力對異常家庭的未成年人進行社會救助;開辦特殊學校對異常少年及早進行社會干預,進行強制性收留和教育……結果又將如何呢?
【轉自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