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兵父母的體會
各位老師,家長:
我是兵兵的媽媽,女兒來這里訓練有一個半月了,她有了進步,我想一定是老師的訓練和父母的培養方法,及中心良好的氣氛起到了好效果。我們在這里得到了老師,還有先來的家長朋友的指點和鼓勵,所以也把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告訴大家,為了孩子們更好的發展,讓我們多多交流吧。
I 孩子情況的簡介
女兒2000年出生,今年6月8日就滿4歲了。她沒能象計劃中那樣進幼兒園的中班,因為醫學上診斷她有自閉傾向。2歲半前她還是表現很好的,說話早,愛聽音樂,愛唱歌,認識300多字,有點怕生人,但是和別的孩子玩。話也少了,后來就不說了,見了我們也不叫爸爸、媽媽、運動的表現也退步了。
II 我們對自閉癥(autism)
看過很多資料和家長的論壇,我覺得自閉和孤獨還是來自于孩子的廣泛性的發展障礙,那就是醫學上對autism的正式命名。雖然確切的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孩子有以神經系統為主的損害和發育障礙。語言,感覺,運動都發育不良或退步,依靠語言、感覺,運動的更高級的能力,如理解,認知,判斷,交往就表現的更差了。學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圖,一句話可以完成,但是孩子不段發展的思維能力是他們比較欠缺的,不能用知道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復雜一點的問題。就是高功能的autism者也很明顯的差別。我覺的很多理論中,這樣的觀點可以很好的解釋孩子的表現:因為未知原因導致他們接受和貯存知識的異常,使他們接受的信息不能被很快取用,不能很好的將信息分類,統合與應用。解決問題,理解人和環境的能力低,不能有效的自主學習,不適應變化的環境和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為避免變化帶來的不適應,他們拒絕變化、刻板。一句話,能力決定了他們多數習慣和表現。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運動的訓練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能力,因為能運動刺激神經活動和發育,同樣也可以解釋結構化教育和ABA訓練的好效果。
III 我們對在中心訓練的期望
通過知情人(老師,家長)的有意刺激,給予孩子交流的概念,信息和愿望。合理的訓練提高孩子運動和學習的能力,鍛煉體質。培養模仿,等待,交替等學習和交流必需的意識。通過友好的交流促進她語言,情緒和思維的發展。
VI 我們對孩子教養的重點
我們感覺孩子的進步,尤為可喜的是情感,情緒,思維判斷方面的,所以我們重視他的情緒,珍惜她情感的變化,觀察思考的跡象。
V 媽媽讀過的資料和讀后感
在中心和通過網絡找到了很多對我有啟發的書,資料和家長的感言。把其中對我有幫助的選擇如下:
l 《兒童思維發展與訓練》(在訓練中心有一本書)
尊重孩子思維發展的規律,尋找切入口。比如,一般孩子在3歲半后開始有數的概念,我們的可能更晚。教的規律是:先會口頭數數,再給物數總數,在按數去取物,最后才能掌握數的概念,我孩子現在適合口頭數數,及建立與熟悉與此有關的大小,多與少,重與輕,遠與近,夠和不夠等模糊的對數的感覺。
l 關于結構化教學資料,附在信后
我們孩子不善于做復雜的事,那就是ABA吧,把要做的大事分解,再步步擊破,然后強化和熟練。我們把這方法用到日常,不急不躁地教她。
l 關于兒童游戲的指導,網上比較多
孩子的天性是玩,玩能讓學習快樂,玩能建立更好的親情,培養情緒,能讓你有機會發現孩子思維的跡象。訓練之余的大部分時間我們在教她玩,陪她玩。
l 關于一個美國孩子的家庭訓練計劃,附在信后
我喜歡發展一詞,我們的孩子要我們多一些精力引導發展,他們會進步的;發展是他們的權利,盡管他們有特殊的地方,但他們能發展,我們來促進發展的速度,調整發展的方向吧。
他們是天空中閃爍的星星,讓我們做他們溫暖的太陽,照亮光明的未來。
以上書和資料在中心或網上可以見到,建議大家尊重那些作者的版權。
VI 感受孩子進步的幾件小事
1、“媽媽看我玩”
兵兵一個月前還很粘人,1米是她的安全線。我們在她玩的高興時漸漸拉開距離,并和她說話,鼓勵她玩的很棒。距離和離開的時間在不斷加長。在中心的訓練很有幫助,她的運動能力改善,膽子也大了,會玩的多了。自然不強求距離近的安全感了,只要求“媽媽看我玩”。現在可以獨自一個房間玩10分鐘多。
2、語言的進步
l 5個月,媽媽都不叫,就拉人手。我們用了半個月教她對著我叫媽媽。
l 4個月前我們知道她為何如此表現,帶她出去玩,在家陪她做簡單的運動,如用被子悠悠,臥大龍球,跳沙發墊,她喜歡悠悠,那就要說話:悠悠,來悠我,媽媽悠我,爸爸和媽媽悠我,親一下,再悠悠。
l 3個月前,去老家的游樂場玩,但我們選項目,滑梯、跳床,滾筒,大龍球,邊玩邊教她說:上去,下來,滑下來,你要下來嗎?我不玩了,要下來。
l 2個月前,來中心咨詢,并開始接觸訓練,在家也補充部分訓練的動作,常去親親寶貝城玩,語言進步很快。說多了媽媽就不天天記說的內容了,總的特點:(1)日常生活基本可以用語言表達要求,如吃**,吃飽了,不要了,我不吃**,困了,蓋被睡覺。(2)為玩或看電腦,聽歌等表達自己的要求:媽媽放個數鴨子的歌,不聽哈巴狗,關上,不看了。媽媽用泥做個饅頭,饅頭給媽媽吃,積木都躺下了,倒了。(3)交互性語言:我坐藍凳子,媽媽去墻那看,松手,放開我,要逃跑了。媽媽把水倒了,拿果珍。媽媽過來,給媽媽的頭上放個小貓(玩具)。媽媽給買個大雪糕。(4)最近一周來的亮點,很多習慣說的老話不說或很說了,說“我”多了,基本用的對,有時說“你”,用的對與錯各半,偶爾說他,用的都是對的。我們教過的她物品的所屬,據說這是教“你,我,他”的辦法之一。
3、運動與游戲的進步
l 6進寶貝城的故事
訓練前第1次
在樓外哭,不進去,10分鐘后進去,在游樂區門前哭,10分鐘 后進游樂區。20分鐘內,啥也不玩。之后媽媽督促上了秋千,玩了10分,掉下來2次,手不把繩子。督促后上跳床,媽媽要坐邊上。
訓練前第2次
進去不哭了,但在里面不主動玩。媽媽發現她不太會玩,也沒多大力氣。就找幾個簡單的餓項目帶她玩,秋千;小滑梯,不到一米高,有一米長;跳床。帶她玩大滑梯,自己不敢滑,抱著滑2次,管理員不讓家長陪,作罷。自己要出去玩,帶她離開。
訓練后第1次
進去后很高興,讓媽媽離近點,自己上秋千,小滑梯和大滑梯,跳床。2小時后要回家,帶她出來。
訓練后第2次
在家里自己說要去寶貝城,進去很高興,主動玩各種項目,看的見媽媽就行,媽媽讓她去第二層看看,她去了,很快下來了,2個小時后回家。
訓練后第3次
自己要去玩,進去主動玩,還上二層,在小空間里鉆來鉆去,基本和3歲多的小孩玩的差不多,我指在某一項上的停留時間和玩的方式。
訓練后第4次
在里面主動玩各個項目,看別人進玩具房子,她也進去,還拿2個球當雞蛋,煮了叫媽媽吃(在家里帶她煮過雞蛋,也玩過家家酒)現在去寶貝城是我們和孩子都很喜歡的事,也是我們對她表現好的獎勵。我們開始鼓勵她注意別人,但愿能成功。
l 學習做軟陶的故事
觀察她的注意力和專著力都有進步,就給她報個軟陶班,一對一,一次90分鐘。第一次,基本聽的懂老師的要求,媽媽輔助完成了一件作品。中間起來動了兩次,但很快回來。離開時自己對老師說“再見,謝謝老師”。表現還可以,媽媽的目的就是要習慣和陌生人對坐,做簡單交流,能坐30分鐘就行。學的和做的啥樣不要求,回家讓她自己捏軟陶,加一點指導(我先學會),把能力提高點,有利于下次順利完成。
4、“爸爸,我想你,爸爸快回來”
爸爸在五.一期間來住了一個月,回老家那天,媽媽帶兵兵去火車站送,反復講爸爸要走了,走了就不能和你玩,晚上也不能一起聽歌了。火車要開了,她明白了,就哭了,要找爸爸。車走遠了,孩子說,媽媽領我回家找姥姥(姥姥還和我們在一起)。由此我們讓她知道離別的意識,培養思念親人的感情。此后,每天給爸爸打電話,話說的也多了起來。現在問她,她知道爸爸走了,回老家了。會在電話里說“爸爸,我想你,爸爸快回來”
5、“媽媽,媽媽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
在她高興的時候我問她,你高興嗎,“高興、”,我就說:“媽媽也高興,媽媽和你在一起很幸福,很高興。高興就是你笑,媽媽也笑,幸福就是媽媽和兵兵在一起。”教她說“媽媽,媽媽我愛你,就型老鼠愛大米”。當我們晚上一起躺在床上,很高興地對視時,我讓她說這句。她說,而且笑。有一次,她哭餓,自己說:“兵兵現在不高興”。我沒教過她“不高興”,但她會表達了,說明她真的理解了高興的意思。還有一天她和爸爸玩,突然走到我這,說:“不玩了,要和媽媽愛大米了,就自己躺我身邊,笑嘻嘻地看我,我明白了,就對她說:“你說吧,媽媽聽呢。”她就美美地笑,說:“媽媽,媽媽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那一次對我們都是很重要,我不再多想啥癥不癥了,教這孩子有辦法,不難,也很快樂。就算她是星星兒,媽媽也可以去做最大最亮的太陽。我們的明天一樣很光明,很幸福。
我們為孩子每一點進步高興,因為那樣她會更接近幸福,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能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懂得父母對她的愛,能表達自己的情感。
感謝老師和所有家長朋友們給我們的關心和鼓勵,讓我們為孩子也為我們自己的幸福努力吧!
兵兵媽媽
最想對家長說的一句話
細心觀察我們孩子,找出他們各種表現的原因,在我們和孩子都明白為什么的時候,問題會解決的很好。
說給老師的悄悄話
我們相信您!
你們經歷培訓,有經驗。孩子在你們的指導下進步了。
我們理解你!
孩子不好帶,訓練他們,你們很辛苦,國家沒有給你們特教的待遇和尊重。孩子不知道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感謝。我好朋友的小孩要在節日里要給老師做個小禮物,一張自制的卡片。我想的出老師收到時那幸福的心情。同為老師,你們得到這樣安慰的機會太少了。代表孩子謝謝你們,年輕可愛的老師們。
讓我們好好交流
孩子們不善表達,為了他們更好的進步,我們要多交流,也請老師相信,能堅持把孩子送來的,也是家長中比較明智的,對孩子的任何問題我們都會真誠友好地交換意見,永遠對事不對人。